谈地名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蒋欣洋
[导读] 从地名的由来、变迁,可以直接透析到相应的文化现象,如地理历史、社会经济、民族民俗以及宗教信仰等。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中学  蒋欣洋

文章摘要:从地名的由来、变迁,可以直接透析到相应的文化现象,如地理历史、社会经济、民族民俗以及宗教信仰等。与此同时,地名也具有极为丰富的旅游价值。那么,在开发地名旅游价值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文化价值的融合,这样的旅游产品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地地区的形象及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名;旅游价值;文化价值
        一、地名的旅游价值
        1.历史体验价值    古时候的地名有两种形成方式,一是直接由当代统治者进行命名,另一种则广大老百姓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约定俗成。也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地名成为了记录当时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的一个重要载体。当爱自然景观发生着巨大变化、历史已经成为过去的时候,地名却一代一代传递了下来,因此地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通过地名,人们即可透视当地的各种历史痕迹,可以说就几个字的地名就足矣让游客尽览历史纵横、感受时光交叠。举个简单的例子,汉译为“青色的城”的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在明万历九年筑城后,朝廷将其命名为“归化”,具有“归顺教化”之意。到了清朝之后,归化城东边修建起了绥远城。归化城和绥远城在 1913 年实现了合并,称为归绥县,有着归绥平定的含义。之后,绥远在 1928 建省,将归绥县城设置为市,并且将其作为绥远省的省会。
        2.民族风俗体验价值
        之所以现在很多人们都喜欢旅游,其根本的原因必然在于对异质文化的好奇、渴望。然而,地名作为一个地方文化的精缩、象征,透过地名无疑能够帮助人们解读此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与此同时,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它的起源发展及民俗风情等也可以通过发掘相应的历史地名来获取,这在丰富民族文化遗产的工作中无疑将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比如“十二生肖”,古人对于地支的表示,都是以动物的形态来记年月日的,而一年有十二个月,所以就有对应的十二种动物,十二生肖即是对这十二种动物的统称。但在贵州、云南一代,由于这些区域自古就有赶街(赶场)的生活习俗,这里的集市基本都以十二天为一周期,若某地在在子日赶集,那么就将此地称之为鼠街(鼠场),其他的以此类推。毫无疑问,这样的现象向游客神东展示了西南地区盛行的农村集市景观。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地名是可以为游客带来地方风情享受的。



        3. 旅游审美价值
         词语的组合通常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独具美感的写意空间,为游客的体验奠定“美”的基调,而置身于此情此景,很多文人都会有感而发,创作出对联绝句、优美诗词歌赋,这也就间接的为游客带来了艺术体验与审美享受。比如湖南的凤凰古镇,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提及其秀丽的山水以及悠久的历史,仅仅其以“凤凰”这种美丽吉祥的神鸟命名的地名,就足以让我们思绪万千。当然,那些含有地名的对联、诗词也能够给秀山丽水增添一番神韵,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即为人们塑造出了水月交融的洞庭湖景,朦胧、幽然,美丽至极。毫无疑问,这些优美的语言在山水古胜中能够促进游客与景物间之间的心灵沟通
        二、 地名的文化价值1.地名反映自然文化特征
        地名产生的初期,先民们“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给地区命名,他们最先关注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在太行山南麓境内中有黄河经过,因此在地名中带有山地、水文等地形特征,比如与地形有关的地名:①与山有关的地名:月山镇因处于月山脚下而得名;靳家岭村地处青天河上的山岭中而得名;当阳峪因地处山 谷之间,三面环山一面朝阳,得名当阳峪。②与水有关的地名:沁阳古称河内,该市境内沁水、丹水、 济水萦绕勾连,故名为河内。
        2.地名反映心理文化特征
        中华民族有重视宗族的传统,这种对宗族的认同感在地名中也有体现。许多地名都是以同一宗族的姓氏给地区命名的,如刘村、 陈家沟等。比如焦作境内有许多地名是由姓氏加上 “卜昌”构成的,这与武王伐纣曾在此卜卦有关,人们认为卜昌有吉祥昌盛之意,就经常用在地名中,如药王卜昌、乔卜昌等。神话传说反映了原始先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神话传说也留 在地名中,如神农山相传是炎帝神农氏曾在此 “辨百谷、尝百草” 而得名。太子庄相传是五代后周时期该村人民接济了一位落难太子 而得名。中华民族一直渴望和平、追求着美好生活,这种心态也反映在 地名中,因而地名中多有 “宁”、“昌”、 “吉”等字眼。结语:地名是地域文化的缩影,它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在旅游方面,它能反映旅游景点的核心,引领大众参观了解。在文化方面,地名能折射出该地区的自然文化特征、物质文化特征和心理文化特征,有利于了解该地区的地形地貌、社会 生活和民风民俗等。
参考文献:
[1]冯骥才.地名的意义 [N].人民日报,2001—11—13,(12).
[2]李如龙著.汉语地名学论稿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 王东 茜. 汉语地名的文化特征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