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古诗文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王艺
[导读] 在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利用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诗词底蕴、高尚的爱国情怀、勇敢担当的个人品质等,应该成为教师着重思考的课题。

贵州省绥阳县旺草镇人民小学  王艺   563304

摘要:在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利用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诗词底蕴、高尚的爱国情怀、勇敢担当的个人品质等,应该成为教师着重思考的课题。由于古诗文内容与当前学生的生活语言环境有差距,学生对古诗文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表达有陌生感,加之学生的古诗词知识储备较少,情感共鸣交流少,很容易形成理解障碍。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核心素养的含义及农村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意义做简要阐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小学;古诗文教学
        引言:语言教学不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文化传统也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培训有所增加,语言教学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主要工具,教师必须加强将古诗纳入课程和语言课程设计。关于克服以往的教育方法,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传统文化的传统教育形式和手段,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及意义
        基础教育是一项基本要求和关键能力,应使学生能够适应其终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初等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综合能力。学习是教育哲学的核心,是学生竞争力的核心,可分为现实感、思维方式和创造力三个阶段。核心教育是一个全面、深远的项目,不是要划分不同学科的任务或单独打击学科,而是要为科学的有机、深刻融合制定新的概念,不断提高学生整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古代诗歌是通过语言教师进行德国教育的切入点,教师可以培养学校的古诗、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父权情感;用高尚优雅的爱情古诗来增加学生的品位,比如王昌《芙蓉楼送》洛阳亲戚喜欢问,玉壶里放了冰,写了诗人优雅、纯洁和无私的性格。学生学习如何读这样的诗,可以情感操纵,提高审美能力。此外,古诗可以通过在苏书《西里安的称号》中表达他们相距遥远,学生知道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古诗文教学策略
        (一)、链接生活资源,领悟诗文意蕴
        古今汉语有所差异,由于差异导致学生思维受限,学生运用现今的语言思维来理解古诗文就难免出现障碍,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加上,初中学生对古诗文的接触不多,他们的语言知识积累也不多,自然对古诗文的理解也不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充分利用好课本注释,除让学生浏览注释外,在讲解时需对注释做补充说明。


在补充说明之时,需联系生活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拓学生思考和理解的思维,把古诗文和社会生活相对接,那么学生对古诗文理解的难题将会迎刃而解了。如:《陋室铭》一课“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句子书本注释为——“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理解好这句话相当重要。虽然有注释,若教师照搬解释,学生必定不能深入思考并理解到位。教师可向学生拓展,并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一番:作者刘禹锡是个精神世界十分丰富的人,他不在意自己的居所,而在意自己的品德好,可看出作者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崇高境界和乐于归隐的高尚品格。
        (二)、品味语言,学会审美鉴赏与创造
        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虽然篇目短小但精悍,文字少但含蓄深刻,可谓字字珠玑,以其自身深厚的文化气息,影响我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学习古诗文,就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其文字之美、意境之美。首先,品味文字之美。古诗文中凝练含蓄的语言,描摹了一幅幅绚烂多彩的精美画面。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样的典范,引领孩子深入品味,如教学杜牧的《山行》时,可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想象诗人所描绘的动人山林秋色图:山路、红叶、白云、人家,构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画面。我们可让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抓住了哪些特色景物敏捷、准确地捕捉展现自然美,从而达到以情驭景,让情感美与自然美相互交融,情景一体的?”其次,品味意境之美。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美,实现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力的提升,是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例如宋代诗人范增江古诗《夏域景》,诗人描绘了江南第一个夏域的美丽风景,诗人对南方美丽夏令的表达。古诗容易懂。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江南诗的美,感受诗的美独特的情境,这首诗会有更深的认识。
        结束语
        语文教育是国民教育当中的重要学科,古诗文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都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教师要了解语文当中所蕴含的古诗文精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自主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魏莉莉,李宙,李晓红,杨万和,张文翠.农村小学古诗文教学及阅读之我见[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36-237.
[2]张九生,刘早霞.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学校古诗文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9(10):73.
[3]张浩.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8(3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