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黄埔区东荟幼儿园 徐转芬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被称之为“起跑线”或“人生第一粒扣子”,正因如此,很多家长或幼儿园教师为扣好孩子的第一粒扣子,不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对于幼儿的教育存在过分焦虑现象,尤其是针对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公主”、“小王子”而言,从父母的溺爱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更是存在“起跑线焦虑”,导致还没有开始起跑便输在起跑心态上。本文拟在针对初入幼儿园的幼儿,探讨幼儿园心态化教育管理策略如何变“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不输在起跑心态上”,达到幼儿入园焦虑消退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幼儿入园焦虑 心态化教育管理 幼儿园教育管理
心态化教育管理即注重对于幼儿与家长的心态的引领与纠正。心态,也就是一个人性格与态度,性格是一个人具有独特性与稳定性的个性特征,表现为一个人对现实生活的心理认知和相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态度是一个人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观点与心理反应。心态即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状态的总和,反映了人对所处社会生活的人与事的对待方法和情感体验,对于人的思想、情感、需求乃至行为与发展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幼儿家长与教师的心态,则直接影响了其对于幼儿发展与教育的观点看法与行为模式,进而影响了幼儿的成长模式与未来发展。稳定家长心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心态化教育管理为孩子撑起前进的保护伞,是新一轮幼儿园教学管理改革的重点所在。
一、纠正错误心理,提升心态重视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处于公认的最幸福的时期,正因如此,其某些严重心态问题却被家长与教师忽视,例如小班幼儿初入幼儿园的环境抵触心理、对于朋友的过分追求心理、身处溺爱家庭环境的过分自我心理等等,教师应针对每一个幼儿的特殊心理开展对应的心态化教育管理,纠正年龄尚小的幼儿心态,形成正确思维意识与行为规范。
针对小班幼儿的环境抵触心理,教师则应充当起老师与妈妈的双重身份,放平心态切忌过犹不及,理解幼儿到了一个新环境的不适应与本能抵触,并为其展现幼儿园老师可以给他们和妈妈一样的爱与关怀以及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的快乐开心愉快,使其尽可能降低戒备心理与不适应性,对于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形成正确的对待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充分融入集体,以此避免或减轻环境抵触心态。针对幼儿对于朋友的过分追求与渴望心理,笔者班级中则有这样一个孩子,会经常抱着其他小朋友不放,玩积木的时候也一定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常常引人困惑。但是经过了解,这个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给予他的关注太少,以至于他从心理上渴望陪伴,也怕失去陪伴,才会有过激反应。为此,针对此类心态问题,教师首先要查明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与心态引领,帮助幼儿形成正确心态。针对幼儿由于从小被溺爱而产生的过分自我心理,教师应进行谈话式心理疏导,幼儿年龄尚小,判断能力与理解能力欠缺,需要教师的谆谆诱导与积极引领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形成正确心态。同时教师应与家长取得联系,纠正其育儿观与育儿心态,使其以正确的心态伴随孩子度过成长的起步阶段。
二、创设多样活动,提升环境适应
三岁的幼儿新进入幼儿园,与依恋的对象分离时,随即产生焦虑、不安、伤心、痛苦的感觉和撒娇、哭喊、吵闹等拒绝分离的表现,实际是一种分离焦虑,它是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
幼儿刚刚进入新奇的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幼儿教师与陌生的小伙伴,使幼儿产生了不安全感,使幼儿对亲人的依恋感加强,不愿意离开亲人。而年龄尚小的幼儿总是在特殊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形成认知,获得感受,为此,幼儿园教师要创设多样活动,提升环境适应,进而缓解入园焦虑。
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要创设特殊环境,提升环境适应。针对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灵上的发展均处于初期阶段而且尚未从远离父母的不适应中走出的小班孩子,在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时则要注重打造“家”的感觉,注重依靠环境使幼儿认识到幼儿园就像他们的家,使其在环境中可以产生一定的归属感,缓解最初不适应。教师可以与幼儿的父母取得联系,了解幼儿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最显著的环境元素是什么,例如很多幼儿家中有其特别重视的玩具熊,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可以注重摆放类似的玩具与摆件,提升幼儿独特环境适应性。另一方面,对于具有入园焦虑的孩子来说,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孩子扩大与环境和其他人之间的接触,通过游戏的方式,让焦虑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关系,在幼儿园中设立能使儿童有兴趣的内容,帮助幼儿适应入园焦虑。同时在一定情况下,通过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帮助幼儿改善因为焦虑导致的肌肉紧张,或身体的不适体验,缓解入园焦虑。
三、构建沟通体系,家校及时交流
对于尚且处于幼儿时期幼儿园孩子来说,单凭幼儿园和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本就不该分离,尤其今年疫情特殊期间,教师与学生交流锐减,更需要增加家长与教师的及时沟通将家校联合起来,通过密切联系降低信息差异,时家校双方了解彼此努力,通过沟通理解稳定彼此心态,促进幼儿园新生心态化教学管理的开展。
首先,教师应定期开展家长会,在将家长集中起来,稳定每一位家长的心态的同时也将幼儿园进行过渡学科教学任务与小班幼儿过渡衔接活动计划的流程详细地告知家长,以便于家长心中有底,从而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与心态好教学管理。其次,教师应指导家长采取正确方式辅助教学孩子,避免过犹不及。例如很多家长注重对于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培养,一开始可以通过教师的鼓励与家长的监督,使孩子养成每日听半个小时的书的习惯,到了后期,便要让幼儿们在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下,也能主动听书,由此对待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心态,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不需要过分焦虑为孩子报名大量兴趣班,家长在课程辅助教学上往往缺乏经验,教师应正确引导家长形成正确心态,缓解焦虑,切忌事半功倍,不要输在起跑线心态上。最后,教师与家长通过密切交流,家长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正确心态,而教师则要通过家长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特征,以更具普适性与针对性的心态纠正与管理保证每一个孩子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顺利度过幼儿园过渡衔接转轨过程。
结束语:
当下家长与教师往往过分注重不输在起跑线上,侧重以知识本领的学习,以提升未来竞争力,这对于年龄尚小的幼儿而言未必是好事,尤其不利于正确积极的心态培养,在太小的年龄就养成了焦虑的心态。为此,幼儿园应积极开展心态化教育管理,从普适性与针对性双方面入手纠正每一个孩子、家长乃至教师的心态,真正变“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不输在起跑心态上”。
参考文献:
[1]吴亭蓉.浅谈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及缓解措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118.
[2]唐运.如何弱化幼儿入园焦虑问题[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4):27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