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体育游戏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游钊
[导读] 初中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精神意志的关键时期,而单一化与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难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川省宜宾市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游钊  644000

初中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精神意志的关键时期,而单一化与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难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所以,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游戏为主的教学方式出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将其运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但盲目地进行游戏教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广大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将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以此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体育  体育游戏  教学应用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合理利用体育游戏的优势分析   
        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所不同。体育游戏可以使体育教育的过程更有趣和娱乐,使学生可以在体育锻炼的快乐状态。因此,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在身体和精神上共同发展。体育游戏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其实质是复杂的专业技术动作与游戏的有机结合,加强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体育游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将多种体育游戏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能力。实现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体育游戏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教学过程中的游戏规则可以由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来决定。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技能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思维,这符合现代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一个热身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让其能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但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环节的教学,即使有也只是粗略地带过,学生很容易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造成韧带拉伤、腿脚抽筋等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未能不知如何进行课前准备活动,而游戏教学法的出现则为教师的准备活动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具体的课前准备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体育游戏来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如折返跑、蛇形跑、踢毽子、青蛙跳等游戏活动,这些游戏活动的运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锻炼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主动参与到准备活动中来,从而有效地活动学生的筋骨,打开其全身动脉,避免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出现拉伤或抽筋等现象,达到课前准备活动应有的教学目的,确保体育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开展与进行。此外,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这些简单的体育游戏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让其能够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待今后生活或工作中所面临的挫折与困难,这无论是对于学生的生活,还是学生的工作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



        三、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具体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高效、快速地掌握相关的各种体育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使其体育水平能够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地都是重复练习以及动作示范等相关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新技能,虽然这些教学方式比较直观与形象,但是却过于重复与枯燥,长此以往,会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降低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阻碍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现代初中体育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长跑体育教学中,由于这项体育项目主要锻炼与培养的是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养,倘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在田径场上反复、持续地奔跑,学生则很容易因为枯燥乏味而产生厌烦情绪。但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混合接力的体育游戏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团结与竞争的氛围中进行长跑训练,则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投入其中,并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与魅力,并发自内心地爱上这门课程,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体力保障。
        四、制定科学的体育游戏内容   
        开展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和知识,但是教师要明白开展体育游戏是为了辅助体育教学,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科学地安排进行体育游戏的时间和内容。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方案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接受能力,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参与体育游戏。在制定游戏方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考虑到班级内不同性别、身体条件、心理承受能力的学生,要保证参与体育游戏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合理科学的安排,并且不影响体育游戏的公平公正。如在面对追逐游戏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性别、身体素质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进行小组之间的竞赛,这样就能够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身体素质无太大差别,保证了游戏的公平均衡。或者教师在开展体育游戏时,可以将不同性别的学生分成不同的两组,为其设计不同的體育游戏,让男性能够发挥其力量大、爆发能力强等优势,让女同学能够发挥其灵活性、平衡能力强等优势,让学生都能够从体育游戏中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能够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努力获得胜利,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场地的特点、学生的身体情况等选择恰当的体育游戏,让学生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训练效果。
        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话题,因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原因,使得很多的初中生有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也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关注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不关注体育课程,让他们的身体素质无法得到提升,严重影响到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初中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