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分层作业浅探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罗炜荣
[导读] 对高年级数学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是当下新教材改革的一个创新性的作业形式,这种设计以班级内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多种因素为出发点,然后设计出符合更多学生的作业,这样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在自己拥有优势的区域获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效,也让数学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同时也给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定的基础。

四川省屏山县大乘中心小学校   罗炜荣   645355

摘要:对高年级数学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是当下新教材改革的一个创新性的作业形式,这种设计以班级内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多种因素为出发点,然后设计出符合更多学生的作业,这样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在自己拥有优势的区域获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效,也让数学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同时也给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定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分层作业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分层作业
        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的不断研究,“最近发展区”理论得到了广大教师群体的认可,这种理论可以理解为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要设计出“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方案,比如学习目标不能只浅显地停留在表面,而要深挖其中的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再比如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能给所有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作业的分层设计,不断探索创新,寻找到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一、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重要性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环境下,很多教师已经逐渐加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业分层设计教学方式。但是一些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相关作业设计时,并没有能够合理地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不同的教学实际状况以及学生对作业的实际完成效果来进行分析设计。教师没有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具体状况,合理地对作业的内容以及作业需要的实践来进行设计,并且在作业的难度划分上没有充分地结合教学知识的实际内容来进行划分,只是单纯地按照作业内容进行固定式地划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进行作业时无法有效地进行数学相关知识的巩固。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分层作业设计时,一定要能够遵循作业分层设计的基本要求,充分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具体状况相结合,保证作业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从而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的有效方法
        (一)对作业难度进行合理分层,使得学生均衡发展
        把作业练习依据难度进行合理分层,能够促使各层次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首先,A层次的优等生注意提高拓展题,这一类的小学生其学习能力较强,拓展题能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的创造力;B层次的中等生注重提高易错易混淆的题型,主要是课内与课外题目结合,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C层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该注重基础题型,作业练习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提升他们的审题、积累与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知识。



        (二)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课下作业分层
        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环境都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会产生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数学课下作业的时候,要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环境作为立足点对课下作业进行分层。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严格划分作业层次,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可以要求他们用不同的解题方式来解决问题;要求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在使用简单的基础知识内容上添加一些较为简单的逻辑问题。而针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题目设计只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圆形面积的计算。
        (三)站在学生角度,分层次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分层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保持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这对课堂教学也是十分有利的。具体来讲,教师应该认识到,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数学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覆盖知识点的基础上提升作业内容的趣味性和丰富度,这样学生就不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站在学生角度分层布置作业,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四)课内作业分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一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数学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只讲理论知识,这只会使课堂枯燥无比,学生兴趣缺乏,课堂氛围沉闷,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穿插一些作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时的作业设计要在对学生分层的基础上进行,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使学生在随堂练习中了解到自己对课上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便数学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当堂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作业分层设计,考虑到课内和课外的现实情境,遵循“小步子”原则,为学生设计出符合其认知水平的作业,促进其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练习的设计是一项“技术活”,进行数学作业分层练习不但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落实,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能体现了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多一些细心,观察学生的改变,留意他们不断进步的过程。在为小学生布置课后练习的时候,要结合他们实际情况,不能从同一标准出发。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曹彦喜.试论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9(60):76.
[2]康惠宝.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的组织方法[J].考试周刊,2019(31):96.
[3]胡启锌.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的实施策略[J].记者观察,2018(2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