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 杨锦玥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杨锦玥
[导读] 数学学科逻辑性非常高,若是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听老师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很深的印象和理解。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大兴地镇格力小学  杨锦玥 673203

摘要:数学学科逻辑性非常高,若是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听老师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很深的印象和理解。所以数学老师在实际教学时,就需要打破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成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小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数学学习环境,还可以让他们有自主学习数学的空间,使得小学生可以积极的思考,对于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也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灵活的运用。
关键字: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分析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好奇心、探索欲强,好玩好动的年龄性格特征,组织多样有趣的学习活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投入问题探究学习的兴趣,发散思维、拓宽思维以及发展思维,在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完善、挑战、突破与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展开讨论研究。
        一、动手实验操作,问题情境活动化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就得不到发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而是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自主的去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去参与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得到主动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操作活动,放手让学生操作,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更好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我创设了一个便于学生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新学期开学,我们班上要重新选班长,在同学们的推荐下,我选了3名同学作为班长候选人,同学们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并收集选票,我让不同小组分别用“O”、“√”“正”做统计,并把统计结果的数据填到统计表里,整个选举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使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制定图表等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解决了所学的知识,还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整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



        二、结合趣味故事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根据多种趣味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都有着一定的来历,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有一段历史故事,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些故事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求知欲,通过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人研究,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比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这一节时,老师就可以对教学内容深人分析,在课堂中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吗,我们当前的重量单位和以往的重量单位有哪些不同呢?老师这样提问既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将称象的全部过程细致的描述,进而体现出曹冲的智慧和聪明,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故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数学老师引导他们针对千克以及克的单位学习,不仅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对于这些重量单位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三、注重过程评价,保持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抛出问题并让小学生思考解答的教学模式,其效果是难以通过书面考试成绩体现出来的,如果只关注考试成绩将难以保证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应注重教学活动开展过程的评价考核设计,将学生参与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及知识吸收程度量化融入最终评价中,促进教师了解学生课堂中对数学知识学习情况,全面客观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创设的问题情境,确保有效性。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七巧板”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生展示自己所拼的图形时,我既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拼的,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并对学生拼图的方法进行评价,这样通过评价加深学生对于拼图方法的体会。对于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只要完成任务,我都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中老师亲切的微笑、礼貌的动作、鼓励的语言都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所学习到的知识是要让他们去思考以及探究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一味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能被动进行接受,教学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要将问题情境贯彻落实到教学当中,并用学生喜欢听、乐意听的情境形式进行展示给他们,这样他们在实际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受到乐趣。
参考文献
[1]陈远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1-53.
[2]叶灶英,叶国钊,余耿华,张郑生,黄雪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研究[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一).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407-409.
[3]刘静.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