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试卷“学科能力评析” 张艳红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张艳红 指导老师:何太荣
[导读] 随着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而必须在教育上加大力度来迎合飞速发展的经济。

重庆师范大学   张艳红    指导老师:何太荣   4000000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而必须在教育上加大力度来迎合飞速发展的经济。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许多国家进行了教育改革,在1999年启动了第八次教育改革,进而2003年进行高考改革,紧接着2017年地理又出台新的课程标准,教育目标有了新的呈现方式,通过核心素养来展现学生的能力。学生的能力和纸笔测验有着紧密的联系,纸笔测验通过试卷来呈现,试卷的质量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地理思维提升,因此试卷分析是紧迫而现实的问题。本文从地理的学科能力来分析高考地理试卷,以2020高考地理模拟试题为例,分析试题中所包含的地理学科能力,以期给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一定的启示。
关键字:试题分析;地理学科能力;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地理学科能力的内涵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其他学科都不能替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要想学好地理,就必须培养地理的学科能力方能促进学生用地理的视角去认识世界,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谓学科能力则是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在长期的地理知识学习、地理探究活动体验中所诞生的能力.在试卷测评中考查学生的能力不是考感性的知识、不是考虚构出来的难题展示的各种复杂技巧,而是考在教学中出现的未知领域、生活中可能存在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考中,地理的学科能力考核主要分为五种:空间定位能力、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地理过程的描述和简单预测能力、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
        二、试题中学科能力的具体表现分析
        例1:牛油果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水果,喜光、喜温暖湿润、喜水怕涝。墨西哥米却肯州是世界上唯一全年均有优质牛油果产出地区,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400米之间的山区。图1为米却肯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 墨西哥米却肯州全年均有牛油果产出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纬度较低②降水丰富③地势高差大④土壤肥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该州种植在海拔2200~2400米的牛油果
        A.花期早 B.成熟晚
        C.不耐寒 D.品质差
        3.从自然条件考虑,我国最适宜引种墨西哥牛油果的省区是
        A.甘肃 B.湖南 C.云南 D.山东
        第一题是考察的学生的地理特征综合分析能力,题干中给出牛油果的生长习性,喜光、喜温暖湿润、喜水怕涝。从这里则可考验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第一题问题是墨西哥米却肯州全年均有牛油果产出的优势自然条件是什么,问题答案的线索由文字和图像来呈现,图像中给出的线索有墨西哥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则可得出墨西哥的纬度比较低,而光照丰富,温度高。从受赤道低压和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降水多,符合牛油果喜水的特点。紧接着再看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400米之间的山区。通过综合分析海拔1500-2400处于高山区,地势的高差大,由此可知符合牛油果喜水怕涝的特点。  所以第一题选D.
        第二题考察该州种植在海拔2200-2400米的牛油果的特征是什么。回顾已学知识,在海拔比较高得地方,植物生长期长,导致作物晚熟,光照也十分丰富。成熟时间晚于低海拔地区。由于海拔高而推测出晚熟,这是属于地理的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
        第三题 从自然条件去考虑我国最适宜引种墨西哥牛油果的省区,这道题考察了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材料中已经展现出适宜种植牛油果地区特征,这样就可考察学生对各个区域特征的熟悉程度,以及定位能力。通过题干得出牛油果适合在低纬、山区种植,由此得出云南为最佳选项。
       例二
        图2中湖泊是我国西部内陆重要的淡水湖泊,湖岸分布有大面积的芦苇,但不均匀。近十多年以来,湖泊面积明显减小,并逐渐变为微咸湖。据此完成4~6题。 
        4.大面积芦苇集中分布在湖泊
        A.东岸 B.西岸 C.南岸 D.北岸
        5.湖泊面积减小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昼夜温差减小 B.芦苇面积增加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湖泊蒸发量增加
        6.近十多年以来,该湖逐渐变为微咸湖的主要原因是
        A.灌溉用水增加 B.湖区降水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 D.湖水下渗加剧
        第四题考的是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根据已学知识影响芦苇形成主要因素有水源、位置。湖泊的西边有两条河流流入,水源充沛。又位于湖泊的边缘,营养物质丰富,水底土壤肥沃。进行综合分析后,则可选择答案西岸。第五六题也算考察的是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要有深厚的地理知识储备,要求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强,将问题进行拆解分别分析,同时这些题也包含了因果关系分析的元素也考察了学生的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根据特定的线索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够顺利推出答案。  


        例三: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伊洛瓦底江发源于中国,流经缅甸,注入孟加拉湾。河流上游为高山深谷,中下游为冲积平原。该河哺育了缅甸众多的人口,被称为缅甸的“母亲河”。
        材料二:图4为缅甸地理位置和伊洛瓦底江流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结合伊洛瓦底江上游河流特征,分析其主要的开发方向。(8分)
        (2)指出伊洛瓦底江流域自南向北年降水量变化规律并分析其成因。(8分)
        (3)说明伊洛瓦底江上游河谷形成过程。(6分)
        此道大题涉及了学生的几种能力,解题线索通过文字和图像呈现。第一问通过图像可得这处于低纬地区,再结合材料中给的信息,处于缅甸地区,山高谷深,通过空间定位能力,定位得到这属于东南亚。最后分析这里自然和人文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上游主要的开发方向为水电资源开发(水能资源开发、梯级开发)。上游河流特征:上游位于横断山区,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上游受地形、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河流水量大;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上游河面(河谷)狭窄,利于建坝。
        第二问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根据材料指出伊洛瓦底江流域自南向北年降水量变化规律并分析其成因。由图可知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先减少后增多。原因:南部地区距海近,受夏季风(海洋)影响大,降水多;中部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小,且位于西南季风背风一侧,降水较少;北部源头虽然距海远,但地势高,来自海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第三问主要考察的学生的地理过程描述和简单预测能力。
它是研究地表自然现象的变化和人文现象的扩散,区域联系与分异等。这道题分析说明伊洛瓦底江上游河谷形成过程,通过分析而得伊洛瓦底江上游河谷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或南北向断裂带)该地距印度洋较近,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河流水量大。由于地势高差大,河水流速快,长期下切侵蚀强,形成高山深谷。
        三、试卷总体能力体现状况
        从整体试题分析来看,五种学科基本能力都有涉及,每一道题皆有它存在的价值,都是由出题专家精心思考后用来检测学生在课内课外是否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载体,地理的学科能力可用试卷检测来评析。通过对2020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进行分析后,总结出试卷的中等题大概占百分之五十,难题百分之二十,难题则是用来拉开学生水平差距的,容易的题占百分之三十。在学科能力体现上,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占大多数,其他几种能力大多以共同出现的方式进行考察,以致于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更好地测验出学生的能力水平。
         四、地理教师的教学启示
         通过试卷测验教师则可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改进的方向,从高考地理模拟题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命题思路,以学科主干知识为基础,五种能力都有考察,尤其是侧重于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考察的知识面比较广,主观和客观题都以备受关注的热点为 背景。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助于作为学生的榜样。继而在试卷分析后,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桂花.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近三年高考地理全国Ⅱ卷分析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2]陈茜. 2013至2015年地理高考全国卷Ⅱ与重庆卷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3]于晶阳.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考地理试卷能力结构研究[D].延边大学,2015.
[4]朱健亚. 地理高考试卷分析与教学对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
[5]余珍. 江苏省与维多利亚州(澳)地理高考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6]董永盛. 新课程背景下文综高考地理试卷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7]周静.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8]仉家亮. 高考地理试题的地理学科能力体现状况研究[D].延边大学,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