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研究 付名飞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付名飞
[导读]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题目中,应用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题目类型,它相较于别的题目来说,强调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具备一定的难度。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护驾小学 付名飞 442214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题目中,应用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题目类型,它相较于别的题目来说,强调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具备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对数学应用题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更好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众所周知,小学数学高年级的应用题目包含有很多的类型,在面对这些题目时,学生要想对其进行正确的解答,就要采用不同的思路进行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
        引言:小学数学应用题检验的是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果,应用题中融合了多种多样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数学应用题的解题中常常会出现审题不清、掌握的知识点不明确、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等状况。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强化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一、细节入手,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现如今,很多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目时,经常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高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增强学生的审题能力当作教学的出发点,因为只有对题目的正确理解才可以提高解答的正确率。此外,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他们在进行应用题的解答时很难完全理解题意,所以他们经常会出现漏字以及未读完题等情况。比如:很多学生不认真阅读题目,经常会将“最大”看成“最小”,或者是将“至多”看成“至少”,或者由于粗心大意将“46”看成“64”、将加法看成减法。而且由于应用题涉及到的文字较多,有些字对整个题目的思考方向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一旦看错或者看漏就会使整个题目发生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二、提升学生参与度
        小学生在课堂上最喜欢表现自己,在课堂上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但是有一部分学生的性格内向,不喜欢表现自己,常常沉默寡言。这部分学生在低年级时与积极参与课堂的同学差距并不明显,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与沉默寡言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就已经很明显了。在教学过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切实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为了鼓励学生的参与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就加入学生的参与环节,课程进行中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向学生提问,帮助学生解决,同时及时关注学生状态,对于难点要重点进行讲解。此外还可设置小组学习等互动较多的学习模式,从学生更容易接受的与自己身边的同学沟通开始入手,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将众多的智慧集中到一起,来化解难题,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到乐趣。学生能够理解上课内容才有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状,使整体的教学情况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求知识。



        三、划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查找以及探究其应用性
        在日常开展学习工作期间,对于应用题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能够把班级内的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教师经过设置拥有探讨方面实际意义的、应用方面的问题,推动学生在进行探讨过程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注意,某一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其在思维扩散方面拥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其在对数学学科在实际应用性方面的内容进行寻找期间,会在这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若是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此时,学生能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对自身在思维方面的深度进行挖掘,借此方式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借助于这一方式,让学生对数学学科当中的应用性进行查找,必然会获得相对优质的成果,另外,还会让学生对于应用题进行解答时,自身在思维方面的思索能力更加开阔。
        四、精心提炼,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众所周知,数学应用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以及较强的逻辑性,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式外,教师一定要提高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以及概念的把握。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首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程度进行有效了解;再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薄弱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对学生进行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具体培养。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各种良好习惯以及自信心建立的关键时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较弱的理解能力以及数学的高度严谨性、抽象性会让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并完全掌握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因此会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出现枯燥、厌烦的心理并无法对数学知识基础性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等进行有效、深入的记忆,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了解,对数学基础概念、法则以及知识点等进行改编,将他们编纂成简单的顺口溜或者有趣的口号,这样学生在面对顺口溜时,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对基础知识有更好的记忆。
        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题目
        小学生年纪小,生活经历很少,逻辑思维也比较差,在解一些难度稍微大一点的题型时,就会出现惧怕心理,不知道如何下手。而实际上,许多条件看似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包含的解题方式都比较多,不同的人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得出正确答案。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对应用题的类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多鼓励学生,让他们能够大胆的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分析问题,从而获取科学的解题方法。
        结束语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设置的应用题,在对学生自身的解题思维建立、增加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等方面,普遍存在巨大的影响以及作用。对于教师来讲,其应该科学、精准地掌握应用题如何开展教学工作,指引小学生高效地掌握与之存在关联的读题以及解题方式,推动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成喜荣,张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20(92):59-60.
[2]张占雄.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的多方位探讨[J].求知导刊,2020(18):47-48.
[3]张雨艺.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19(10):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