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田忠萍
[导读] 幼儿园是幼儿道德和文化的启蒙之地,幼儿教育对幼儿道德操守和行为举止会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其发展至关重要。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幼儿园   田忠萍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道德和文化的启蒙之地,幼儿教育对幼儿道德操守和行为举止会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其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教育讲究“立德树人”,道德放在第一位,树人在其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要首先抓德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规范其操守品德。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德育需要教师在幼儿生活中逐步渗透,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新教育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基于规范幼儿品德的目的,对在幼儿的一天生活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提出几点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幼儿;德育;生活;渗透策略
        幼儿园是塑造幼儿健康人格、形成良好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幼儿时期的教育更需要用心来培育其独立的人格,激发其探究的好奇心,提高其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中华民族的教育历来重视德育,孔子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显然我国古代教育中就已经开始重视德育。在社会愈发错综复杂的今天,更要重视从小的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教师在进行幼儿德育时,要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渗透,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质,从而保证其身心健全发展。
        一、利用日常小事进行德育渗透
        幼儿园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协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一阶段并非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在幼儿生活中教师加以引导,将教育融入生活,所以德育也要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幼儿处于一个集体中,在生活中不免会产生各种问题,此时教师要合理引导。比如幼儿在喝水、进出门时,要提醒幼儿互相谦让,避免拥挤,对良好的行为适当进行鼓励,有助于让全体幼儿都养成互相谦让的好习惯;在幼儿进餐时,教师需要提醒他们避免食物浪费,还要引导他们的就餐行为习惯,比如不能把饭洒在地上,不要乱扔餐巾纸等等;在幼儿午睡时,教师要提醒他们走动时轻手轻脚,学会为他人着想,不要影响其他人午休;在课堂教学时,幼儿常常有许多奇怪的问题,此时教师不能表现出不耐烦,不能打压幼儿的创新思维,激发其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在幼儿遇见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等等。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时,教师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对幼儿引导规范,展开教育,更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培养其健康生活的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
        二、以环境为基进行德育渗透
        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环境是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充分体现教育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在幼儿的德育中,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利用涂鸦、海报等有趣的形式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一些正确的行为习惯,这样的环境可以对幼儿进行不断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进行道德教育。


比如在教师可以张贴一幅卡通画,小猴子帮助小兔子回家,小兔子会礼貌感谢。这样的图画迎合了幼儿的心理特点,他们会更加愿意观看,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其语言输出的积极性;或者在食堂里张贴“孔融让梨”的图画,既向幼儿传播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有助于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形成互相礼让的好习惯。创设一个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德育环境,可以默默影响幼儿的价值观和行为举止,从而更好的达到幼儿的德育目标。
        三、教师家长两端共同进行德育渗透
        幼儿的学习大部分是以模仿的形式进行,作为幼儿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教师和父母更应当为幼儿的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以身作则,进行言传身教。而在现实社会中,许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举止正在被自己的孩子模仿,此时教师就需要提醒家长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起到模范作用。比如父母平时在与别人相处时,要面带微笑,注意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能暴躁易怒,随便破口大骂,更不能动手打人,否则对幼儿的性格会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教师作为幼儿心中有威信有影响力的人,在朝夕相处中更需要以身作则,要怀抱一颗热忱宽容的心去生活,为幼儿起到带头作用。
        四、利用活动展开进行德育渗透
        幼儿德育可以利用各种活动来完成,坚持寓教于乐,让幼儿在嬉戏玩耍中就能明白道理。中华民族有许多节日可以利用来进行德育,比如在“五一”节可以组织大扫除活动,不但可以教育幼儿热爱劳动,培育健康的生活态度,而且可以增强幼儿体质,让其健康成长;在妇女节时要求幼儿为自己的妈妈说一句“妈妈,您辛苦了”,教育其理解和爱自己的父母;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可以颁发各种奖状来鼓励幼儿做个好孩子;在“十一”国庆节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等,这些节日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加深理解节日的涵义,帮助其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另外,教师在平时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戏来展开德育,集体活动过程可以增进同学情谊,培养幼儿语言交际能力,在情境交融中去理解世界,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比如“我来协助你”这个游戏的开展,有利于幼儿运用语言,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过家家”游戏有利于幼儿在角色转换中来理解生活,适应世界等等。这些游戏的开展需要幼儿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更能让他们理解游戏的深层次内涵,有利于德育开展。
        综上所述,幼儿时期的德育对其一生发展都有影响,所以教师进行德育渗透时本着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目的,在对幼儿心理规律的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从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让其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最终促进其健康、学习和社会交际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龚亚丽.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德育培养[J].幸福家庭,2020(11):21.
[2]于文艺.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德育的探讨[J].新课程(综合版),2019(06):213.
[3]王慧.如何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中华少年,2019(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