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梁小东
[导读] 在长期的教学观察与实践中发现,目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着诸多“误区”,导致童话的“教”与“学”无法达到和谐互动、教学相长的最佳境界。
广西省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中心小学 梁小东 541316 摘要:在长期的教学观察与实践中发现,目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着诸多“误区”,导致童话的“教”与“学”无法达到和谐互动、教学相长的最佳境界。这些“误区”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重“意义”,不重“意思”;(二)重“启示”,不重“启发”;(三)重“体悟”,不重“体验”;(四)重“创意”,不重“创作”。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农村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引言:童话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人文内涵使其成为拥有自身特色的文学形式,加之其与儿童精神需求的契合,如快乐、幻想、游戏等,对于解放和发展儿童、陶冶儿童心灵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二部分针对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时明确指出,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从中也可以看出童话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重要地位。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基础。在小学教室里教授语言是促进学生快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种方式。通过学习基本的语言技能,学生将获得基本技能,例如识字,构词法,语言理解,交流和表达等。在小学教授三年级语文时,写作是一个相对重要的学习项目,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使句子流利且突出。语言基础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拥有了语言知识,学生才能理解其他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逻辑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重点和难点,做好备课,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训。 二、农村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理性认知轻感性教育 童话教育意义的实现应该主要是通过对童话故事的或阅读或聆听,再辅之以插图或音视频等形式,让孩子们逐步地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唤醒孩子们心中对真善美的向往,即侧重于主动感性的情感体验,侧重于感性思维,而非通过理性的说教方式,且说教难免让学习陷入被动的状态,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课外阅读量不够 就笔者所在农村地区情况来看,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够,其中自然也包括童话故事书籍。这在很大因素上与家庭教育相关,一方面家庭中已有的童话书籍很少或几乎没有,孩子们无书可读,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受信息网络技术和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少有家长愿意给孩子购买此类图书,若购买更多是应试类的辅导资料等,且一大部门学生的空闲时间往往用来玩手机看电视,很少用来阅读书籍。

三、农村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一)有创意,更有创作 很多教师在童话教学中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教材中童话故事的启发下展开联想与想象,产生无限创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学生在口头叙述的时候总是充满奇思妙想,但是落实到写作中却往往出现了逻辑混乱、语言匮乏、情节陈旧等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童话教学中,教师通常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阅读教学上面,忽视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事实上,如果教师不能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童话体裁在语言风格、结构布局、主题立意等方面的特点,也始终无法将阅读课堂上灵光乍现的灵感诉诸笔端,变成一篇童话佳作。因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该重“创意”,更重“创作”,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二)关注儿童身心发展 就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来说,我们面对的是对这个世界充满诸多未知天真烂漫的孩童,他们的眼睛和心灵中没有太多的复杂,更多的单纯以感性思维去认知和理解周围的人和事,而非如成人侧重于理性逻辑思维。为此,在童话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和尊重学生对一部童话作品的直观情感体验,或喜或泣,往往是孩子们在阅读和聆听童话故事时自然地流露,教师需要细心地呵护孩子们对于童话的天性的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切勿一味地以成人的模式化的方式理解文本,然后告知学生一个标准的解读。换言之,各位教师还需要大量地研读各种关于儿童心理学的著作,在童话教学过程中潜下心俯下身子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聆听和感受孩子们的内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包括童话认知和理解在内的很多领域中,也许孩子们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 (三)有启示,更有启发 如果我们关注“启示”和“启发”两个词的释义的区别就会发现,“启示”侧重于“说理”,即直接向人们阐述观点,揭示道理;而“启发”侧重于“说事”,即通过讲述案例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使人们自己领会道理。在传统童话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倾向于“启示”学生,而不是“启发”学生,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童话的时候只能“就事论事”,无法“举一反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童话教学中要做到有“启示”,更有“启发”,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机会,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当前农村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不理想状况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在后期的教学实践中对症下药,努力发挥出童话教学对于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5):213-214. [2]徐亮.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0):56. [3]孙思敏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实施研究[J].散文百家,2019(0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