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 刘建华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刘建华
[导读]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对教育改革,作出了新的调整,在数学教学当中,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改革,要达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的目标。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荣山镇旨荣小学 刘建华 344123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对教育改革,作出了新的调整,在数学教学当中,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改革,要达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的目标。逆向思维对学生的个性成长和终身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教师应当重视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改变学生思维僵化的问题,促使学生从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逆向思维;小学数学;解题;作用;培养 引言: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处于启蒙发育状态,因为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较强,所以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仅效果不佳,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所以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优化解题教学模式,引导其应用逆向思维解题,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敏捷性,促使其掌握逆向思维方法,加快学生的解题速度,提升其知识运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一、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数学不仅是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还是灵活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数学习题的解答,能够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灵活性与变通性,以达到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目的。 (二)降低解题难度 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会先使用正向思维思考,而很多时候通过正向思维解析数学问题会遇到诸多困析数学问题,就会发现此问题并不难解。所以,通过逆向思维分析数学问题,能够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善于通过逆向思维分析以及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将原本很难解决的问题轻松解答,这样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逆向总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保证学生逆向思维的有效培养,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逆向解题总结,让学生在逆向思考和总结过程中自主地寻找提升自身逆向思维的有效方法,以此保证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例如,在学习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逆向的思维总结。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和分析,如果任意给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与高中任意两个条件,是否能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另一个未知条件。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让学生在逆向总结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而保证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二)应用逆向推导法理顺思路 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有一类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会发生变化的,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推导法分析条件,理清思路,将其还原为与原题相反的意思,这样题目会更加清晰。 例如:某服装店开业大酬宾,首日售出服装35件,次日又购入40件衣服补货,并且卖出了21件,此时店内剩余服装共84件,那么该服装店原本共有多少件服装?教师先要求学生仔细审题,分析已知条件有什么改变,学生发现服装件数的变化依次是:首日售出35件,次日购入40件,又卖出了21件,最后的结果是还剩余服装84件。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还原题意:目前服装店有84件衣服,未卖出21件时,共有84+21=105件衣服,未购入40件时,共有105-40=65件衣服,首日未卖出35件之前,共有65+35=100件衣服,所以该服装店原本共有100件服装。 (三)利用正反两种方式解题 在解析部分数学题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答数学问题,让学生以正面与反面的思维模式解题;要引导学生真实地体会不同的思维模式,明确不同思维方式的优点,依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解题。 如在运用公式时,教师要通过正向与反向两种方式引导学生解题。通过正向解题可以巩固数学知识,利用反向思维能够推动学生灵活应用公式,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三角形的公式时,提出问题:某三角形地的面积为90m2,高为10m,此三角形的底边长为多少?学生可以通过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将本问题有效解决。但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解题方式,组织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逆推,得出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也就是90×2÷10=18(米)。这样的解决问题形式能促使学生真正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 结束语 综合上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逆向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灵活多变的创新型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为学生数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福珠.基于逆向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J].才智,2020(14):129. [2]胡亚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59-60. [3]蔡文彪.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分会场)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24-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