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 胡言娟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胡言娟
[导读] 小学数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科目,但是由于数学科目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导致许多学生数学的参与程度不高,学习兴趣不高。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城关镇第一小学 胡言娟 2374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科目,但是由于数学科目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导致许多学生数学的参与程度不高,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成为相关教学工作者需要着重探究的课题之一。在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和摸索之后,发现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参与性,因此当前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引言:一直以来,相比较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一直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教师更为关注知识讲解活动的具体进度,致力于增加课堂知识容量,让学生全面熟悉数学知识。这就出现了两个现实问题,比如小学生并不善于思考,习惯单向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提问环节也形同虚设,一般会由教师自主展现问题答案、讲解解题思路,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育情况,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实现有效教学。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通过课堂提问活动来优化学生的思考行为,让学生随着提问活动展开数学探究,使其将听讲与思考活动结合起来,由此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提问效果 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去思考特定问题的解题方法,使其带着认知悬念去听讲、去探究,由此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促使学生全面进行数学思考。实际上,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认知疑问,陷入思维误区,难以理解抽象且理性的数学概念,也会因此丧失学习自信。创设问题情境便是要丰富感性材料,让学生接受问题探究任务,使其自主迁移现有认知经验,能动审题、解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来创设问题情境,及时改善学生的思维状态,使其全面分析、解决数学问题,逐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如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课教学中,我就及时创设了问题情境:学校近期设计了一个美化校园的环保计划,每个班级可以选择一个绿化区种树,本班需要在长度为200米的道路上种树,每棵树的间隔距离应该保持在3米左右,请问一共需要购买多少棵树?这个问题情境是通过现实生活资源来提问,可以让学生产生直观认知,促使学生使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去演示植树路线,并由此归纳出植树总长度、树与树的间隔以及种树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使其积极解题。 (二)通过生活提问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而且令小学生印象深刻、记忆悠久的知识,通常是可对其产生生活启示的知识点。因此,如果可以将课堂提问与生活资源结合起来,那么更易于调动起小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使其能够全面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由此丰富问题背景,科学设计数学问题,由此优化提问效果。

例如,在“买文具”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本班学生经常购买学习用品,也需定期补充文具,所以笔者就设计了数学问题,由此引导学生分析数学知识,具体的问题内容为:小明到文具店购买了一些文具用品,一个铅笔盒花了15元,一支铅笔是1元,一块橡皮是5角,小明一共有20元钱,请问他可以分别购买多少个铅笔盒、多少支铅笔、多少块橡皮呢?由此,本班学生便要认真审题,客观分析各个商品的金额单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元”与“角”的单位换算规律,且要积极列出计算算式,自主解答数学问题。由此,小学生则可顺利进入新知探究状态,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三)利用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很多小学生在处理实际的数学问题时,往往会因为思维方式不够全面而陷入学习的“牛角尖”.而高年级的小学数学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及创造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完善自身思维能力的不足,还能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实现自身数学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老师想要去商场购买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售价是2.5元,那么老师一共需要花多少钱?”一部分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利用刚刚学习的小数乘法算式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维的变化:“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一元钱是十角钱,那么这道问题还有没有别的解法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2.5元转化为25角,之后通过算式得出3×25=75角即7.5元的答案。这种方式虽然看上去较为繁琐,但却是对数学转化思想的妙用。学生熟悉了这种数学思想,也能更好地实现思维定势的突破,从而有效地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提问的方式,尤其需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方向性以及提问方式的创造性,并且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制定专业的教学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促进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新时代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谭万翠.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法[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4-56. [2]朱建蓉.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10-111. [3]王桂荣,李革萍,邹福军,李明雪,邹强.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索[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861-8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