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付强
[导读] 随着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手段,尤其在高中的数学教学课堂被广泛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川省什邡市七一中学 付强 618400 摘要:随着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手段,尤其在高中的数学教学课堂被广泛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小组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相互探讨解决,每个人都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有效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 策略研究 引言:高中数学课程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语,也没有过多形象的比喻.数学学科相对比较抽象,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学术性,其中基础性的知识较多且涉及的范围较广,这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高中数学教师也提出和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积极指导开展小组合作 比如,在学习有关“等差数列”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公差的基本含义,这是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重要依据;对于等差数列的不同表示方法也要能够运用,学会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其中的首项、公差、项数等进行求解。在这个知识点中,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对其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进行教学,如①2,4,6,8;②20,25,30,35;③17.5,15.5,13.5,11.5,9.5等,让学生对这些数列进行观察,找出其规律,得到等差数列相关特点,然后在引导学生对其通项公式的探讨,如:数列{an}若an-an-1=d,其中n大于等于2,n属于N+,就可以得出该数列是以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再通过所列举的例子求解这些数列通项公式.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相应的学习任务,之后进行小组交流探讨,找到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创设良好氛围,更有趣的开展合作学习 一般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就是围绕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展开的,一般是一道有难度的数学应用题或者某些探究任务等,因此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这个任务有趣的展开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情景导人的办法。比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关于此次任务的小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小视频引人思考,从而由此出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有趣的微课情境中深人的理解问题或者任务设置的目标与初衷,并较为高效的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三、重视小组内部分工合作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个性,进行合理的小组任务分工。

教师要制订一套学习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个人的价值,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具有多个性质,如两组对边平行、对角相等这些。在组内分工时,可以分配给每个成员一条熟悉的性质,然后让他们去进行证明,最后小组内再统一意见,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判断性质,接着由小组组长在全班汇报本组的研究结论,在全班范围内形成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经过这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合作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学到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对其掌握,并且实现灵活运用。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重视组内成员的合理分工,让学生们可以集思广益,更好地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与能力,实现更好地成长。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例如,在数学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在多媒体上向学生出示生活中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如在火车轨道上奔驰的火车、让学生观察课堂中有哪些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现象等。这些教学方法都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直接捕捉到数学信息,让学生从直接感知到观察,再到实际的动手操作,完成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得出最后的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的数学世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 五、数学文化探究性学习 数学作为利用符号语言对于数量、结构等知识进行了解的一门学科,其在生活中的基本应用是较为广泛的,而自身的数学文化更为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自主、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深人探究探讨,保证在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更深刻的对于数学知识进行了解。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各类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介绍数学知识,从而引起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加深对于数学的认识。这样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帮助教学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引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合作意识,为整个高中乃至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结束语 现代化高中教育的推进,对于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进行一定的创新改革,要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会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钱琳.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65. [2]陈康.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高中数学教学实效[J].科技资讯,2020,18(03):173-174. [3]汪莉莉.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及改善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