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浅议 李晓良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李晓良
[导读] 生活中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初中物理教学素材,教师一方面要注重生活化物理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归纳,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打造生活化课堂。
海南省临高县红华中学 李晓良 571800 摘要:生活中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初中物理教学素材,教师一方面要注重生活化物理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归纳,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打造生活化课堂。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浅议 引言: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结合生活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生活中融入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在物理课程要求中就已经提出物理教学需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础理念,教师必须要在物理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由生活案例来引出实际物理问题,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就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感受物理知识的独特魅力,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一、摄取生活资源,实现生活化导入 从教学现状来看,一堂课是否成功与新课导入有极大的关系。创设独特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导入新课非常关键。从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来看,导入新课的方式比较多,但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教材知识导入,导入模式过于简单,索然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事实上,要高质量导入新课,教师必须让导入生活化,从生活中选取资源,选一些学生喜欢的话题,创设生活化情境,通过生活化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气化液化”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酷热的夏天,马路上的洒水车洒水几分钟后水就不见了,马路积水,无论夏天还是冬天都能干,相对而言夏天快一些……这是为什么呢?这种生活案例,学生天天可见,只不过没有认真思考原因而已,这样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学习完“摩擦力”之后,学生就会明白在鞋底设计各种纹路不单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加大摩擦力,保护行人的安全;为了更轻松地拖动行李箱,可以在行李箱底部装轮子,减少摩擦力,更省力;学习“浮力”,就会知道当小孩子去游泳时,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需要给孩子带救生圈,增大浮力,防止孩子溺水。初中物理课堂上,老师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但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利用生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就可以得出物理知识,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那么学生就会对该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越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越高。因此在实际教师活动中,可以引入学生实际生活中就可以遇到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讨论。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方式》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回想,在日常生活中所能够听到的声音都是怎样传输到我们耳朵中的?由于学生每天都听到声音,但是却并没有考虑到声音是如何传播的,这样的教学问题会引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就算是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也会有由于这个问题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而进行充分地思考和探索,想要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考内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来采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多种多样的声音,来观察声音在出现时有哪些共同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就会明白声音的产生是依靠震动振动,也可以让学生摸着自己的声带说话,感受声带的震动振动,使得抽象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直接,学生也就会对物理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教师再对声音的传播方式和途径进行总结与分析,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借助生活经验,探索物理知识 对初中学生而言,其已经具有许多生活经验,这些经验中有很多都是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比如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骑车上坡时,为何走S形道路省力?为什么刀刃越锋利切东西越容易?等等。教师利用这些生活经验,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时,可先提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知识进行思考.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兴趣十足,教学效果非常好,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用生活现象构建物理模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学习“力的平衡”这节知识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各种力的相互关系,老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如“一个人站在商场上行动的电梯上,一动不动”,然后以这一现象构建物理模型,分析这个人受到的力,由于这个人一动不动,说明他正处于平衡状态,进而分析出受力关系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现象构建物理模型,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 结束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物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是学生观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注重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启发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降低学生的教学难度,继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重科.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浅议[J].黑龙江科学,2020,11(17):136-137. [2]靳崇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学校管理与教学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270-271. [3]张永华.探析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30):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