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发展和“三农”问题的总抓手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葛乙民
[导读] 乡村振兴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方针,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盐津县以发展三大富民产业(乌鸡、肉牛、竹)推进乡村振兴进程,本文以盐津县竹产业发展情况为依托,深入分析盐津县竹产业在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要优势及存在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促进盐津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西南林业大学 葛乙民 650000 摘要:乡村振兴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方针,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盐津县以发展三大富民产业(乌鸡、肉牛、竹)推进乡村振兴进程,本文以盐津县竹产业发展情况为依托,深入分析盐津县竹产业在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要优势及存在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促进盐津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竹产业;产业扶贫;农业 一、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的重要内涵,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决断.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农业发展提质增效,更为脱贫攻坚找到新的发展模式.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主要抓手,决定着乡村振兴的速度和成效[1]。林业是国家重要的公共事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作者到盐津县范围内的竹产业基地、产业合作社、种植竹农户家中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竹产业在盐津县乡村振兴中所起到的作用,探讨如何高质量发展竹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二、盐津县竹产业发展潜质 (一)基本情况 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云南通往内地的北大门之一,素有“滇川门户”之称 。全县辖6镇4乡97个村(社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1个市级工业园区,国土面积2091平方公里,总人口39.8万。 盐津县地处东南太平洋季风和西南印度洋季风交界的温湿气候区,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特点适宜多种林木及植物的生长,尤其适应竹子的生长。境内优质竹笋种类繁多,几乎四季皆有,早春有筇竹发笋,春夏间有毛竹、苦竹、水竹等品种发笋,夏秋间刺竹、黄竹发笋,具有“笋中之王”的筇竹笋和“笋中之冠” 的方竹笋占较大比例。盐津县每年竹笋产量都在千吨以上,近几年竹笋年产量均突破万吨大关,竹笋及竹产品远销长江流域、北上广深等沿海地区。 (二)竹产业发展历程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盐津县委、县政府就提出“盐津潜力在山,优势在林”的发展思路,把竹产业定位为“五个五万亩”产业大力发展。2017年,县委、县政府再次加大竹产业发展力度,印发《盐津县竹产业发展方案》,持续推动竹产业发展。2018年,盐津县委、县政府提出“一精品三有机”发展战略,竹笋作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绿色有机食品名列其中。2019年,盐津县把竹产业作为全县三大富民产业之一强势推进。通过大量调研,编制并印发了《盐津县竹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试行)》,确定了“竹、槐、蜜、旅、饲”融合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迅速掀起竹产业发展热潮。发展竹产业实行奖补政策,对纳入退耕还林规划的,按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规定给予补助;未纳入退耕还林规划的,县级整合涉农资金给予600元/亩补助。同时,明确发展目标,到2022年,新建标准化笋用竹产业基地53万亩,全县规模达100万亩以上(其中:材用竹10万亩,笋用竹90万亩);建立6个2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竹产业融合示范基地;扶持培育竹类加工营销主体5个以上;提高竹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延伸产业链,确保加工转化率达80%以上,综合产值达31.31亿元以上。

(三)竹产业发展现状 2019至2020年,新建笋用竹基地20万亩,累计有竹林面积67万亩,其中:笋用竹57万亩,材用竹10万亩;有5000亩以上规模连片笋用竹基地12个。在规模连片竹基地附近规划冷库建设41个,采用分批建设,逐步实现产地储存,产销周转,确保竹笋天然绿色有机成分。充分发挥林下经济作用,完成9个乡镇中心蜂场和种蜂基地建设,共养殖蜜蜂900箱,今年9个中心蜂场共产蜜约4000斤,实现产值近56万元。 盐津县加强竹产业管护,不断提高竹产业管理组织化,成立26个竹产业融合发展专业合作社,签订了管护协议2310份。同时组织县内天竺园食品有限公司、林森食品有限公司等5个竹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到浙江省安吉县考察学习,引导和鼓励企业走科技化发展道路,提升竹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为突破“硫磺笋”、“盐渍笋”这个竹产业融合发展瓶颈制约,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考察洽谈,得到了国家和省级有关专家技术支持和指导;对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群众进行现场指导达1600余人次,组织开展蜜蜂养殖培训80余人次。用实惠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极大地推动全县竹产业发展壮大。 三、盐津县竹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是布局合理性及统筹管理有所欠缺。因竹产业目前市场价格较为可观,群众自发性种植较多,加之管理职能部门还未理清,一味追求扩大种植面积,缺乏技术指导,造成不必要的人财物浪费。二是组织化落实推进缓慢。部分乡镇对竹产业融合发展组织化落实工作重视不够,还有很多涉竹村未开展专业合作社组建,组建起来的,很多也没有进入实质性工作,距“不让一棵竹子游离于组织化之外”尚有很大差距。三是市场主体小、散、弱,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据统计,全县有竹产品加工企业共19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并开展竹产品精加工的企业只有5家,这些企业自身发展小、散、弱,企业自主融资困难,普遍缺乏流动资金,市场竞争力较差,缺少名优产品支撑,不能有效提升竹产品附加值,远远不能满足全县竹产业发展需求。 四、促进盐津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是完善生产链,引进相关技术人才。着力打造集园区管理、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科技攻关、品牌创优、产品销售、商贸物流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竹产业园区,形成一条完整的竹产业链.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大户和林农进行实地现场指导操作,加大竹产业栽培技术、早出高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日常管理等的培训力度,增强直接生产者的培植技能。 二是落实高度组织化管理。抓实竹产业专业合作社组建,在竹产业主产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统筹竹产业“种、管、采、销”各环节工作,确保不让一颗竹子游离于组织之外.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公司+农户”、“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公司以及竹农之间的共赢。 三是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和支持。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产业的根基,企业强则产业强,要做大做强竹产业,必须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利用市场主体推动竹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强商大商落户盐津。遵循“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产业发展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其他中、小、微企业为组成元素,组建竹产业发展市场主体集群。对通过招商引资入住盐津的竹产业企业,全力支持,帮助协调解决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利梅.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地方政府职能调整[J].江西农业学报,2018,30( 10) :126-131. [2]张守攻,王登举.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可替代[J].中国农村科技,2018(4):1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