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 王新平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王新平
[导读] 兴趣在学生认识新事物、探求新知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沙岗镇小学 王新平 434104 摘要:兴趣在学生认识新事物、探求新知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地展开课前预习、课中互动与课后复习。学生的学习行为积极了,其思维就会变得更加活跃,进而学生的数学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构建 引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实施,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教师必须要创新和优化教学方式,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作为基础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由于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课堂教学非常枯燥和单一,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虽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学生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往往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为了转变这一现象,教师就需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构建兴趣化数学课堂,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徜徉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形成良好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有效学习 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兴趣化数学课堂的构建才有不一样的效果呈现出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任何环节产生的沟通问题、交流问题都将得到妥善解决。兴趣化课堂的有效构建,在和谐互动关系的支持下,小学生顺利地走上个性化的发展之路、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明天,不过是时间问题。另外,在兴趣化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保护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允许他们畅所欲言,启发他们系统学习,主动创设出“生活化”“民主化”的有效情境,数学教学特色尽显,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教育。 比如,在讲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内容时,通过实施语言鼓励,注意给予小学生情感上的支持以及精神上的奖励,促使他们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保持高涨的探究热情。营造出民主的教学氛围,刺激学生展开愉快的学习,或者利用提问教学法、多媒体技术等,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观察他们的课堂表现,进入互动环节评论他们的学习成果,教师作用的发挥也很到位,兴趣化课堂里师生关系有了融洽性发展的机会,生生收获美的体验,教师轻松完成规定任务,我们的数学教育一定能够再创辉煌。 (二)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有很多与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

如果课堂上出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他们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乐于参与课堂。主动参与课堂能够让学生的大脑一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教师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知识内容内化为自身技能。 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这部分内容时,我将课堂变成一个小型超市,为学生准备物品模型、收银机模型、购物篮模型等,让学生在超市购物的情境中感受重量单位的区别。学生明白买散装调味料时,用的单位是“克”;买水果时,用的单位是“千克”。在超市购物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都愿意主动参与其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 (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动手意愿非常强烈,他们喜欢进行剪切、测量、拼接等动手活动,这些直观的动手操作会促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会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和性质定理的理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动手实践活动,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圆规分别画出不同大小的圆,然后促使学生对其展开直径的测量与圆周长的测量。经过对多个圆直径和周长的测量,学生会发现这些数字中存在一定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语言讲述,学生基本就能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当学生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圆周率的探索过程,从而促使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探究中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进而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展开数学学习。如同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准备一个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准备相应的水,然后引导学生用水将圆柱体装满,再倒出,测量圆柱体内水的体积,然后再用水将圆锥体装满,再倒出,测量圆锥体内水的体积,进而学生就能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出同底等高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关系。 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更注重其中的趣味化教学。学生只有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钱红怡.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49. [2]郎国玲. 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浅述[C].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四).: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138-139. [3]赵万奎,王立志.小学数学兴趣培养及学习方法的建立[J].教育现代化,2018,5(23):368-369+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