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选文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融合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23期   作者:高福明
[导读]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教育本身是一项双向活动,没有教师教育,学生很难进入人类语言世界,探索知识的微妙之处。
        高福明
        海南省三亚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海南三亚  57200
        摘要: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教育本身是一项双向活动,没有教师教育,学生很难进入人类语言世界,探索知识的微妙之处。教师应确保协调作用和责任,尽快提高对教材的整合与驾驭能力,以便通过自己有效的教学行为培养儿童的精神文化,目的是通过实现儿童文学选文与语文教育教学的渗透融合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而不是编制教科书工作--这是编著专家的工作。本文基于儿童文学选文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融合展开论述。
        关键词:儿童文学选文;小学语文教育;渗透融合
引言
        在我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学段的优质教育在整个教育周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使学生能够发展基本的文学知识和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充分应用文学知识的能力。因为儿童文学的选择对语言课和课下的学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非常有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的关联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初步教育,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这一目标,教科书在科学上是按照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相结合的目标编排的,同时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和教育的价值。儿童文学旨在引导儿童健康成长,专门为儿童设计,适合儿童的阅读、理解和年龄能力。其目的是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激励和教育儿童,并在情感和精神上指导儿童。儿童文学包括儿童诗歌、儿童歌曲、儿童影视文学、儿童散文等从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角度来看,它们服务于同一群儿童,目标相同,旨在培养儿童,具有文学和美学功能。新的小学课程明确规定,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人,必须为了学生的利益培养学生的个性,引导其思想;作为儿童文学方案的一部分,我们了解到小学教科书的设计反映了时代和教育的前瞻性方针,反映了基础和专业精神,并建立了科学教育体系。儿童文学在语言教育中作为早期基础教育的比例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补充,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儿童文学研究,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新的文学作品。
二、小学语文教师为何要具备儿童文学素养
        人在小学时期内,“只有儿童文学,是这时期内最不可缺失的精神上的食粮”,“童年时期由谁携手带路,周围世界的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会决定一个人的“童年怎样度过”,所以“真正的儿童教育,应当首先注重儿童文学。”儿童文学里面蕴含着很多孩子心灵发展所需的营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内容的编排上,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用心为儿童提供优秀的、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依靠所有教学活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个人利益转化为个人乐趣,从而加强他们对语言教学的归属感。学生不断受到教师的影响,是教师的主要受益者,对他们产生了持久和积极的影响。教师受到良好教育,个人能力得到加强,职业水平得到显着提高。教师一旦掌握了儿童的文学知识,就会成为一名熟练的实践者,将良好的态度与科学做法联系起来。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选文对接与融合的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选择较多,因此选择儿童文学的选择类型很重要。选择必须具有教育意义,以学生文学素养的发展为基础,充分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儿童选择的教材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不仅要提高对儿童文学的认识和研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儿童文学。

早读和班会等活动可以用来举办知识竞赛或阅读竞赛,激发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改变父母的观念,要求他们培养亲子阅读活动的习惯,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一)注意作品意蕴的多样性,儿童受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限制,难以理解作品复杂的主题,有必要表现单一明确的主题。虽然“主题”被传统的定义为“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但人仅仅要思想是不够的,如今教育改革突出人的情感需要和态度培养,因此作品内涵除思想外,还应有情感、态度以及儿童的游戏生活内容。鲜明的主题尽管易于掌握,但不利于儿童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这三种思维习惯应从小开始养成,所以即使是低年级教材中的作品,其话语含蕴也应具有一些不确定性,而且这种不确定性要随年级升高而增加。
        (二)低年级教材应该多采用一些原版的儿童图画书或绘本儿童书作为选文的一部分。正如约翰·洛威·汤森在《英语儿童文学史纲》里所说的:“最好的儿童文学载体就是儿童绘本读物”。原版的儿童图画书图文并茂,是文字和美术的互相配合,是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得好的绘本儿童书如同是有图画的诗,因此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最佳的真实读本应该是儿童文学的绘本。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拓学生眼界
        童话故事作为儿童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何能够使童话故事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是在童话故事教学课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儿童课堂积极性,充分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教学方式的进步,随着多媒体软件的应用,课堂内容也逐渐丰富。特别是在童话故事的教学中,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儿童的形象思维,只要通过直接的感官来认识新的领域。因此,在童话故事课堂中,不仅要充分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同时也要激发儿童的审美想象,从而培养儿童的美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童话故事课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现出不一样的童话世界,使学生能够通过听觉,视觉等方面更深刻的体会到,童话世界的模样。最后,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不能生搬硬套,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想象和对班级学生的了解,制定独特的课件,以满足儿童的想象需求与审美需求。就教学方式而言,在小学童话故事课堂教学中,仍然需要不同层次的多媒体技术教学辅助。例如在低段教学中,主要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感知能力为主;在中段教学中,以扩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为主;在高端教学中,主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才能够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方式,将童话故事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
结束语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匙,用这个锁匙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语文教材对于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的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提高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性。总地来说,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套比较成功的小学语文教材,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选编整体上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对于发展儿童的语文与科学素养,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与审美观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伴随着这部教材的成长而成长,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祺青.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儿童文学选文的价值取向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2]段迎春.新世纪以来我国儿童文学选本选编标准研究[D].兰州大学,2017.
[3]李琪莉.鄂教版小学语文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4]王靛青.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选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5]尹玉华.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选文的儿童本位缺失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高福明,1964年12月,男,黎族,海南三亚,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专语文讲师,从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与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