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促进写作的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23期   作者:吴春高
[导读]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作品中了解不同体裁的作品的一般写作规律,并捕捉创作灵感,能用自己所喜欢的文学样式进行表达,学会续写或改写。
        吴春高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一中 435300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作品中了解不同体裁的作品的一般写作规律,并捕捉创作灵感,能用自己所喜欢的文学样式进行表达,学会续写或改写。读是写的基础,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丰富学生的积累,还可帮助学生在读中掌握写作方法、获得灵感,提高其写作水平。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提倡以读促写,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写中升华,这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写作
引言
        新课标下指出:“学生通过鉴赏、阅读、交流、表达等相关语文活动,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语言的建构和应用、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审美创造和鉴赏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从思维、语言、审美等各个方面对“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并从课内、课外两个层面开展语文作文教学。课内,主要以主题阅读与作文对接、思辨阅读培养思维品质开展作文教学,课外主要从新媒体的运用与教师制定针对性阅读计划,促进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效提高。
一、以阅读促进写作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价值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但是在传统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的写作教学目标模糊、写作教学方法欠缺、缺乏读写结合的模式,致使学生写作教学效果不佳,难以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基于此,教师在创新写作教学的时候,应充分借助以读促写的模式,不断提升写作教学效果。一方面,通过有效的阅读,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借鉴和思考等,逐渐形成了明晰的写作思路。如此一来,有效提升了高中语文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阅读,学生在阅读材料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写作素材,掌握了写作的技巧、遣词造句能力等,显著提升了高中语文写作质量。
二、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促进写作的途径
        (一)、挖掘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丰富写作素材
        高中语文教材都是经过教育部门批准,教育专家和学者联合编写的。教材中有很多趣味性强、形象化的文章,而且文章的题材各种各样,有自由叙述的叙述文、思维缜密的议论文、客观科学的说明文等。不同的文章体裁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写作技巧以及文学知识也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各体裁的文章,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但是仅挖掘阅读材料是不够的,还需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到一起,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写作,写出自己的心境和情感体会。而“读写一体化”模式,不仅有利于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能引导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结构,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最终目的。例如,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仿写,在阅读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创作者的写作手法、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句子结构、立意等。以《故都的秋》为例,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仿写,可以写一写自己家乡的秋天、春天、夏天、冬天或者其他的景物等,模仿创作者的手法写一写这些景物的独有特点以及带给自己的感受,感受来自郁达夫笔下故都秋天的美丽。而学生通过模仿文章作者的创作手法、立意方式以及句子结构等,能够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也能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各种景物的美好,使学生更加地热爱自己的生活。
        (二)、在阅读中进行仿写,学会表达方法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虽然有素材,但所写作文多是在记流水账,没有景物的描写,没有内心的独白,更没有深远的思想蕴含,读来不免枯燥乏味。

在对学生进行访谈中发现,并不是他们不想把作文写好,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素材更好地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仿写,就是让学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如《我与地坛》中写道:“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作者双腿残废,独自在地坛中思考人生,却能从“荒废”中看到“光芒”,在“光芒”的指引下,看到时间的流逝,反思自己的人生。我们所要学习的,就是和作者一样,学会思考人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提倡读中仿写,并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要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迁移,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方法。在阅读中要学会对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仿写。
        (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写作逻辑思维
        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必然是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借助以读促写的形式,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的逻辑进行分析,增强自身的逻辑意识。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借助以读促写培养学生写作逻辑思维的时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对阅读文本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以“赤壁赋”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这一文章的特点,结合文章中主客问答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进而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本文的内在逻辑,对文章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2)模仿阅读文本中的语言表达逻辑。针对部分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常常出现构思很好,表达出来却索然无味的现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其中的语言进行借鉴,分析阅读材料中层层递进、紧密相连的语言逻辑关系,不断提升自身语言内在逻辑,并将其应用到写作训练中;(3)模仿阅读本文,进行思维模式创作。教师在借助以读促写开展写作训练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写作逻辑思维的训练,教师可结合某一篇逻辑性较强的文章,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展模仿练习,使得学生在模仿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逻辑思维能力。
        (四)、读写共生,提升学习效果
        阅读与写作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辅助、互相促进的关系。所以,读写共生具有其必然性。如果将阅读看作是“吸收”知识的过程,那么写作则是“倾吐”的过程。如果人为地隔离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那么势必会浪费过多的教学资源和课时,影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借助“读写共生”教学理念,提升语文学习效率。例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学习“情景交融”和“动静结合”等写作手法,深化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授课完毕,教师要布置一个运用“情景交融”和“动静结合”等写作手法写作文的课下任务,让他们将文本中的写作手法灵活运用到作文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提升了写作能力。
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阅读教学促进写作不是在短期就可以实现的,它是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在日常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进行实践才能完成的。只有将阅读与写作完美的结合到一起,才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推进的作用。而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通过“读写结合”“书写结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国静.高中语文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马兰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3]秦春山.高中语文读写相生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4]焦春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
[5]任娟.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实践的结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