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萍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实验小学 344000
摘要: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获取信息,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构建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体系,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就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起点,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改革的力度要不断加大,同时也要着重关注小学教育的情况。尤其是新课改的实施,让小学语文教学越发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要通过核心素养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
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度并不大,总有一些教师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应试技巧上,并没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可能会让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意义产生误解,会将语文的学习作为一种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个人能力都得不到提高,也没能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探索,重视教学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利用语言发散学生思维
在展开小学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积累一些阅读知识,而这些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些透彻理解,因此在认识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运用语言来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比如在教学《九寨沟》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要清晰的了解这篇文章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中描绘九寨沟的一些语句,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好以及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烈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文章中描写九寨沟美景的语句。为了更好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展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用文章中第三自然段的风景描写方式去描绘学校当中的景色,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和构造语言。
当学生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之后,教师还可以结合本次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文章中描写的九寨沟具有哪些神奇美丽的地方?这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素材,从而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发散他们的思维,冲破传统教学中的束缚,不断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更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学生是否具有学习兴趣才是提高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才会积极并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2]。比如在教学《猫》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分段阅读,将文章当中描写到有关猫特点的语句标注出来,并概括整篇文的内容,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将文章与现实进行结合,让他们试想一下生活当中猫会有什么样的动作和神态,并将其分享在课堂上。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需要教师提出过多的要求,学生就能够主动的参与,而且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会更加了解猫这一动物,并激发他们的爱心,所以阅读教学的效果就会非常良好。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采取其他阅读教学手段,但是都要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前提,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力
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传承并发扬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力,让学生能够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能够为其骄傲,这对培养他们的正确三观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教学《祁黄羊》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整篇文章,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祁黄羊受到世人的钦佩?学生就会知道,因为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而这是一种无私的精神,也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通过此类文章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习文章主人翁的优秀精神,对于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有益的[3]。
结束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教师要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以此为目的展开教学活动的设计,发挥阅读的真正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作芳. 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037(014):60-61.
[2]郭大芳. 试论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教育现代化, 2018, 005(011):334-335.
[3]吴小英. 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教育界, 2018, 000(007):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