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教育信息化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4期   作者:马洁
[导读] 本文立足于幼儿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幼儿教育信息化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马洁
        富平县富闽友谊幼儿园711700
        摘要:本文立足于幼儿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幼儿教育信息化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化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幼儿教育信息化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李晓巍认为,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正面临3个重要的历史发展契机:(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政策保障;(2)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的财政支持,提供了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物质基础;(3)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学前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全国一些地区也开始了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如从“九五”计划开始,江苏省便高举教育现代化的旗帜,开始了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并提出作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的学前教育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在此基础上,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幼儿园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试行)》,用来指导全省幼儿园的现代化建设,开启了学前教育现代化实践探索的新征程。
        从当前关于学前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来看,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已经得到了专家学者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实现学前教育现代化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但在教育信息化的20时代,信息化如何引领学前教育现代化,并推动实现学前教育现.代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二、幼儿教育信息化内容
        1.教育观念现代化
        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需以科学的教育观念为指导,遵循学前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学习观。学前教育阶段是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阶段,必须采用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活动需以游戏为主,游戏活动能够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的潜能。学前教育阶段应重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发展、确保健康成长,应注意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生活所必须的生活习惯和态度,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学前教育阶段应树立家园互动的教育理念,形成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2.办学条件现代化
        学前教育要健康发展,幼儿园不仅需要具有能满足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园舍场地、教学设施设备、图书音像资料、玩具教具等,而且还应具有:(1)录音机、电视机、数码相机、摄像机、广播系统、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等信息化教学设备,使丰富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能够接入互联网;(2)各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家园共育平台、教育教学平台等信息化应用平台,在办学条件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从而推动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


        3.教育内容现代化
        幼儿园必须充分考虑3~6岁幼儿的认知特点,避免教育内容“小学化”。对幼儿成长来说,幼儿园的教育既是启蒙教育,也是全面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内容包括健康、社会、语言、艺术和科学五大领域,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发展。游戏活动和生活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内容,开展游戏化学习,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让幼儿从生活中学习、从体验中学习、从参与中学习。幼儿园教育内容要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幼儿初步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素养,注重环保理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道德情感。
        4.妥善应用软硬件设施积极打破信息孤岛
        首先,对“互联网+”视域下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进行顶层设计[51。在“互联网+“环境下,要通过统筹规划提升顶层设计,不断优化信息技术的顶层功能,可以更快捷有效地承载管理人员、幼儿、教师的各种信息,以达到教师、家长、幼儿多方面的共享操作。所以,“互联网+”学前教育课程顶层设计通过科学的层次架构,采取企业服务总线的计算机技术以提升不同种类数据之间的共享,达到异构系统的通信与兼容,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互联网+”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顶层架构包括数据层、应用层、交互层,各层间能够通过使用lnterface(接口)实现通信,对用户的数据处理结果和逻辑业务请求进行处理若是某一层出现改变则不需要对其他各层内容进行改变就能够维护和升级让数据服务器进行重组的部署和运行。
        其次,“互联网+”视域下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要深入研发重点技术。“互联网+”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用户多、数据多、功能多,既涉及传统的应用软件,也涵盖不同类型的硬件设备,为真正达到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共享化、智能化、自动化,可将数据库、应用软件架构、交互界面开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学前教育中,让各个部门间业务彼此联系起来科学设置数据内容避免出现重复及不良数据,实现数据共享。
        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是改革与创新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前教育效率与质量的重点。现阶段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与制约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的发展。
结论:信息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幼儿园管理与家园共育方式的变革,实现了学前教育的信息化,改善了学前教育的育人效果,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教师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丰富教育内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前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实现学前教育现代化,有助于办好新时代的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李肖锋.信息化条件下的幼儿课堂变化探讨[J].才智,2015(24):191-192.
[2]佟元之.幼师高专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4):103-105.
[3]李红梅.小议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整合与利用[J].学周刊,2015(14):238.
[4]张华明.云端的幼教管理 掌中的家园共育——中国联通幼儿教育信息化解决之道[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6):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