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4期   作者:吴中江
[导读] 活化教学可以优化数学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吴中江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学校,湖南 长沙   410219
        
        摘要:活化教学可以优化数学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如何用活化教学理念优化数学课堂提出了自己的几个中肯建议。
        关键词:兴趣;激发;活化教学;乐学;生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持久地主动学习数学,首先必须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如何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并长久保持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正是活化教学的追求目标。活化教学能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促进学生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满生机与活力,不再枯燥与乏味。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用活化教学理念优化数学课堂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用耳目一新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唤醒学生,        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耳目一新的课堂情境导入,既能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立即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起着承前启后,建立知识串联的作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拥有一双“慧眼”,善于观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从细微处着眼,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学会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答与运用。通过学以致用、因势利导、生·活课堂的理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课堂是枯燥无味的课堂。例如,我在讲授“有序数对”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我们1810班有一位学习成绩不断进步的同学,她坐在第6组,你能确定这位同学是谁吗?同学们回答“不能”。我又接着问:这位同学坐在第6组4排,你能确定是谁了吗?同学们响亮回答“能确定了,是夏婵”。我趁热打铁,接着问:那么,同学们由此认为确定一个位置需要几个数据呢?坐在第6组第4排的同学和第4组第6排的同学是同一个人吗?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迅速激发出来了。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意识到确定一个位置需要2个数据,并且这2个数据是有顺序的,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新课——有序数对。又如,我在讲授“三视图”时,我拿着我的圆柱形水杯走进教室,让学生从前面、左面、上面三个不同方向观察我的圆柱形水杯,要他们说说所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什么?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吴老师在干什么呢?为什么要我们观察水杯?从学生熟悉的“圆柱形实物”中感受三视图,引入新课,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弦,调动了学习兴趣。        
        二.充分用好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完全由智力因素决定的,学习目的、注意力、个人爱好、个人追求、心理素质、家庭环境等非智力因素也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除生理方面产生较大的变化外,心理方面的变化更要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它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在实际教学中注意经常利用学习目的、情感需求、专注力、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尤其是学习困难生的课堂表现,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心上,引导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目的。
    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老师在数学课堂中根据所学内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枯燥的问题变得生动、静止的问题变得动态、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把理性的传授和感性的陶冶溶为一体,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既可以创新性地学习数学新知识,培养创新学习的兴趣,又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认识并发掘自己的智慧和潜能,亲身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四.紧密结合所学内容适时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诸如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和有关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数学典故以抓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学习心理,自然就会兴趣盎然,学习热情高涨。例如:“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普遍感到比较困难,难以灵活运用。于是,我就讲了一个中国古代数学中关于二次函数应用的实际问题,一下子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学习热情陡增,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五.巧妙进行课堂小结,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兴趣
        课堂小结既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概括,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伏笔,做好热身。好的课堂小结,不但能在知识上给学生以启迪,而且在精神上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愉悦,让学生久久不能忘怀,达到余音缭绕,三日不绝的良好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尝试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堂小结。
    (一).前后照应式:一堂课即将结束时,将课前导入的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再次提出,引导学生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感觉,找到成就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提问思考式:课题教学结束时提出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应是下一节课要探讨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结束这节课。例如,我在讲完有理数两数相乘的法则后,提出三个以上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如何确定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这种提问形式,常给下一节课做好了很好的铺垫,激发了学生课后探究的兴趣。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数学课堂中的活化教学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用一双慧眼仔细观察,不断地提炼、积累并加以创新运用,从而使数学课堂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12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26期
        《快乐阅读·经典教学》2010年6期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4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