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
身份证号: 1307021980103006**
摘要: 自古以来,就有“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国无诚信不稳”的说法,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身心尚不成熟,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想让学生接受良好的诚信教育,懂得用爱来对待每一个人,学校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后续的诚信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德育;诚信教育
引言
小学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是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的,如今社会在进步,家庭教育水平提升,小学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也在相应的提升。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培养小学学生诚信观念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注意学生诚信理念的培养,强化学生道德素质,并提高诚信教育理念,培养小学学生诚信观念。
1用规章制度督促学生诚信
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举止以及道德修养的形成都需要从自律开始,由于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自律性较差,所以诚信品质的养成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耐心,为学生定期准备相关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制定规章制度来督促学生,使学生在制度下能够自觉遵守、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诚信的好习惯。规章制度的内容应当是小学生日常的行为以及各种情况下的诚信行为的归纳总结,是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表。通过表格的记录分析可以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诚信行为和诚信意识进行教育和思考。例如:在小学中较为常见的诚信守则,使学生的诚信状况有据可查,有规可循。制定《诚信状况评估表》《学生诚信状况自查表》等来监督学生的日常诚信行为。评估表主要记录学生是否存在说谎、作弊、摘抄作业等问题以及存在的其他诚信行为。而自查表中,则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勾选符合自己的诚信情况,且自查表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测。除此之外,也可以给学生建立诚信档案,用来跟踪学生诚信精神的养成过程以及诚信意识的培养效果,从而让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诚信状况有所了解,以此提高学生诚信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精心组织主题班会课
班会课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是学校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会课既然要讲道理,就必须以理服人,情理结合,形式化的主题班会课并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洗涤他们的灵魂。学校要精心设计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课,融入学生的参与与思考,以步步相扣的教学环节,激发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启发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内省,或可形成特色主题班会课供全校乃至外校交流学习之用。学校还可充分利用每年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契机,将诚信教育作为重点之一,安排时间组织相关教育活动。
3营造校园诚信氛围
良好的环境对人有熏陶之用,营造校园诚信氛围,能在不经意中创造一种无形的力量,社会环境再如何变化也能留给学生一方洁净的天地,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学生的骨子里。除了空白的喊口号外,营造诚信氛围可以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如学校广播播放关于诚信的故事;共读主题相关的书籍;制作主题手抄报或绘画;宣传栏张贴有关诚信的名人故事或名言;举行主题诵读、书写、征文、演讲比赛;定期评选学生诚信代表发挥榜样作用;设计布置特色主题作业等等,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学,比枯燥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学习。
教师个人也应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更应带头讲诚信,有诺必践,做学生的表率。
4用典型典范引导学生诚信
在小学教育中,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模仿能力比较强,有复制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可以用典型典范引导学生。小学生在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或者是榜样,或者是期盼的活动时,才会有强烈的模仿欲望。所以,教师在为学生准备诚信教育时,一定要灵活地运用榜样的力量。具体做法有:第一,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学生做诚信爱人的表率。只有教育者讲究诚信,接受教育的人才会懂诚信。教师的职业素养、业务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言谈举止等都清晰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观摩,所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一定要发挥出示范者的精神,做学生的诚信榜样。第二,充分利用同伴效应。在小学阶段,学生很容易寻找出一个理想的同伴,他们通常会互相模仿,这也是同伴之间的交互方式,这种交互行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对学习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去观察自己的同伴,走进同伴的内心。而教师也要将自己看作是学生群体中的一员,用爱去包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贫困生,他们更需教师的理解和认可。此外,学生在观摩同伴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同伴身上的不好习惯或行为,这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醒同伴,督促他们进行改正,使大家彼此能够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共同进步。由于目前的小学生普遍是家中的独生子或二胎,他们的自我意识特别强,在家中便是家庭的中心,往往存在着一些自私的想法,而且极其缺乏同理心。这种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只懂得吸收和索取别人对他的爱,却总是吝啬将自己的爱付出。面对现今这一普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大家挑选一名品德端正,为人宽容且有爱的同学作为大家的“诚信典型”。同时,为了激励诚信榜样,教师需要时常鼓励和引导学生,以激发学生对榜样身份的向往,使学生能够重视自己的行为举止,并朝着榜样的方向不断努力。
5密切家校联系
家长学校在逐步普及完善,正是社会意识到教育需要家庭参与的表现。家长学校是指以婴幼儿、中小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以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业余教育形式。其任务是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配合学校教育的实施;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为子女的成长造就一个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这无疑是一股积极的协助力量。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向家长传递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教育的策略探索,对于提高家长的诚信观念以及配合学校进行诚信教育都有极大的助益。原生家庭虽难以改变,但也可以尝试对家长进行思想工作,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范本”,倡导家长为孩子做出改变,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结束语
从古至今,诚信一直都是我国衡量一个人自身素质的重要标准。诚信也是当代小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小学生可以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小学生诚信的品质,对其今后做人做事都会有积极的影响,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学生诚信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应以此为重要前提,为社会主义的美好明天做出贡献,为未来和谐社会的构造添砖造瓦,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林晓春,代建军.小学诚信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基于“生活德育”视角[J].教育科学论坛,2018(16):75-77.
[2]段鸿,何巧.小学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1):173-174.
[3]陶丽媛. 诚信及中小学诚信教育的层次研究综述[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林宇.我国内地与台湾地区小学品格教育道德叙事之比较——以“诚信”教案为例[J].教育导刊,2011(03):43-46.
[5]罗星.小学诚信教育中榜样的选择标准及方法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06):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