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科学开拓性课程设计    ——以《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4期   作者:  陆敏
[导读]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信息呈现井喷式增长,

        
        陆敏
        浙江省桐乡市振兴西路小学    314500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信息呈现井喷式增长,面对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我们的教育不该再局限于课本的常识性文化内容,而是要更注重于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既注重知识迁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层次能力的发展,也注重批判思维、创新精神等内在品质的培养。STEAM教育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以项目学习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知识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STEAM教育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融为一体。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笔者选取六年级上册《用纸造一座桥》一课进行实践研究。

一、STEAM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STEAM教育理念,我们对《用纸造一座桥》一课进行全新的设计。六年级学生在数学计算能力和分析运用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实验操作经验,能够很好的完成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课用了三课时来完成,主要为了拓宽STEAM教学的广度与深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柱子的承重能力
        通过对不同形状的纸筒承重能力的比较,确定桥梁的柱子形状。
        ①创设任务情境,明确实验目的。比较不同形状纸筒的承重能力大小。
        ②明确实验内容,解答疑难问题。选择三种承重能力较大的形状,并比较承重能力。
        ③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每个形状重复做三次,求出平均值。
        ④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承重能力最大的形状。
        ⑤实验结果汇报,交流验证结论。比较各个组的实验结果,确定桥梁的柱子形状。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多维度教学目标    柱子的承重能力
Science(科学)    认识不同形状对物体承重能力的影响,学会测量、统计形状与承重能力之间的关系。
Technology(技术)    改变材料的形状影响承重能力的大小
Engineering(工程)    运用科学、数学、技术等知识,完成验证项目
Arts(艺术)    三种形状的理解与折叠方法
Mathematics(数学)    对不同形状的承重能力进行记录与计算,记录承受的重量与受力的时间,并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
(二)第二课时:设计我们的桥梁
        ①课前资料收集
        在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桥梁的资料。学生介绍我国著名桥梁及相关信息,欣赏不同结构的桥梁图片,激发学生对设计制作桥梁的兴趣。


        ②分析桥梁的结构
        选择几幅有代表性的桥梁结构,并分析桥梁各部分设计的原理(美观度、材料以及几何体等),从而开阔学生的设计思维。
        ③设计引导
        引导学生把承重能力融合到设计思路中,迁移著名桥梁的设计方法,并融入自己的创新。
        ④设计并修改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桥梁,并绘制出草图。
        ⑤分享设计作品
        各小组轮流对自己组的设计作品进行介绍分享,我们组的桥梁有哪些优点(创新点)?以及这样设计的好处。
        ⑥课后任务
        根据设计草图,收集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材料,为制作桥梁做准备。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多维度教学目标    设计我们的桥梁
Science(科学)    认识桥梁的基本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理
Technology(技术)    综合考虑桥梁各部分的形状组合及特点
Engineering(工程)    工程设计后进行检验,不断修改、调整
Arts(艺术)    设计桥梁过程中要考虑美观性
Mathematics(数学)    在设计过程中思考运用什么形状可以增强桥梁的牢固性与稳定性
(三)第三课时:制作我们的桥梁
        ①整理、分享桥梁材料
        提倡学生分享自己带来的桥梁材料,优化自己的桥梁结构,提高学生整个设计制作桥梁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②安全事项提醒
        开始制作前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③制作桥梁
        学生根据草图及材料合作制作桥梁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或教师讲解。
        ④桥梁展示
        学生轮流展示小组制作的桥梁,介绍桥梁的优点及实验材料等,使学生获得认同感、满足感。小组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并适当对桥梁进行调整。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多维度教学目标    制作我们的桥梁
Science(科学)    在制作桥梁的过程中考虑设计的科学性
Technology(技术)    根据设计图纸及材料,制作出桥梁模型
Engineering(工程)    对各种材料的优势与不足进行综合的评定
Arts(艺术)    制作桥梁时考虑美观性
Mathematics(数学)    制作桥梁的材料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三、小结
    本文设计的活动是基于教材的深度备课活动,针对《用纸造一座桥》这一主题展开的开拓性教学,彰显出STEAM教育在科学课程中的作用。科学是让学生认识世界的规律,技术与工程是支持学生对事物进行创新、改造,艺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美,数学则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供思维方法及分析工具。本课程的设计虽然只是一种初步实践,以知识为基础,兴趣推动,通过查找资料、设计与作图、合作制作等多种组织形式,最终把培养学生的素养与能力落到实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