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4期   作者: 陈纯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变化,各领域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陈纯
        武汉大学笫一附属小学)?430072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各领域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然而基于传统教育的小学科学教育却难以从学生主体意识、主观能动性、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的层面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及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城乡小学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导,切实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尤其在科学教育层面,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钻研能力,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其教学过程不应单一地依赖书本教材,也并非是教师一人主导的教学过程,而应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科学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新媒体的辅助。新媒体技术能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很大的帮助。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
1科学教育与核心素养内涵
科学教育主要指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主,涉及科学文化、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综合教育,以此使学生充分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感受科学魅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教师要系统掌握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了解科学教育的理论前沿,并通识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及实践内容,全方位、全维度地理清各类学科间的关系,进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载体。在教学意义层面,科学教育不仅能够为城市学生提供探索科学知识的渠道,更为乡村学生营造出与城市学生平等教学资源的教学环境。就核心素养的内涵来讲,核心素养具体指学生掌握适应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是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的综合体现。首先在自主发展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健康生活习惯,以学生身心健康为基本,切实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文化基础层面,小学教师应通过科学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以此推动素质教育体系的快速发展。而在社会参与层面,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及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自主了解并运用科技手段,获取满足自身需求的学习资源。总而言之,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凸显科学教育价值,提升乡村基础教育的效率与质量,缩减城乡差距。
2课程本身对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的影响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方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应要具有针对性、逻辑性。另外,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也要符合当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由于小学科学是一个具有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而在现阶段,小学科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缺少专业教师的情况,大部分的科学教师往往是由语文教师或其他教师兼任任课。由于科学课程专业性较强,教师掌握知识不全面,同时教师本身并未拥有此专业的知识素养,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导致有效课堂建设只是空谈。科学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科学课本知识内容,而是需要使得学生能够具有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另外,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大多数的时候是需要依靠实验,才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但由于学校实验场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未拥有完善的实验场地。虽然我国的教育正在均衡发展,在农村有些学校将教室改为科学实验室,由于实验设备不完善,实验率较低,从而导致有些科学概念学生并未真正意义上掌握和了解,进而影响科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3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3.1创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玩耍、好奇心强。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牢地抓住小学生的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征,合理地运用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前,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融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科学实验、小游戏或小魔术等来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课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就可采用实验方式。比如,教师把橡皮泥、石头、泡沫等物品放在水中,来证明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再如,教师在教《铁生锈了》这课时,就可采用提问题的模式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铁为什么会生锈?”“铁生锈了会变成什么颜色?”“如何让铁不生锈?”等等。这些问题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与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2组织创新型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合理地挖掘教材资源,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和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重视情感互动,消除师生互动隔阂
情感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能够形成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给互动课堂构建注入活力。对于小学科学互动课堂构建来说,情感上的互动与共融是不可忽视的条件。科学课程直接而又客观,在这一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改变科学课程局限性强和过于枯燥乏味的情况,让学生对参与科学互动活动产生更大的热情。另外,在情感互动当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与隔阂也能够逐步消解,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综合发展。教师在情感教育实施当中要注意联系生活,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注意营造和谐的情感融合氛围。例如:在教学身体的结构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当中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外部特征,利用这样的实例观察方法增进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同时为师生情感互动打下基础。再如:在教学关节时,为了增加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假如没有肘关节你如何吃东西”的游戏活动,并保证师生的全面参与,促进师生心灵交流。在教育观念日益改进和创新的背景下,实现师生有效对话和深度沟通,成了小学科学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要调整并优化教学方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与个性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借助互动这一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探讨,保证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查漏补缺和互相学习当中,保证师生互动最优化。小学科学教师要着眼于师生互动机制的构建以及互动课堂建设,通过对科学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投入各个环节的科学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教师长期而重要的教学任务。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课的学习中来。这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陈纯(1965、3)女.汉族,中教高级。小学科学教师。
参考文献
[1]郑立东.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培养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9(03).
[2]林云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态度养成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