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吴喆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吴喆
        安徽省铜陵市实验小学 安徽省  铜陵市244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想要更好的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避免迷失在全球经济文化大潮中,必须要从小学语文课堂做起,从根本上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对传统文化做了简要概述,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有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引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很多传统文化元素,表现形式多样,内涵深刻而丰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新课程标准中对此有一些明确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对此在现行的教学中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注意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提升语文成绩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文化品格。
        
一、传统文化概述
        “传统文化”这一概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综合性,涵盖的范围较广,涉及到了文化艺术、民俗风情、地域特质、民族精神以及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化和思想。因此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有图片、有文字、有歌曲、有雕刻、有精神,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先人祖辈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但是无论哪种,都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编入主要是想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让学生在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中实现道德素质和文化意识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1 .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综合性,其中包含的趣味性因素很多,然而很多学生却因为抓不到学习的趣味点,认为语文就是枯燥的阅读和背诵,导致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事实上,语文知识相较于其他学科存在很大不同,知识点较为综合却也分散,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对于学生的文学积累和文化意识有着很高的要求。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使其意识到语文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意义上做到热爱语文、热爱传统文化。
        2 .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促进传承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延续了上下五千年,不仅仅是印刷在纸张上的一个个字体,而应该是充满无限活力,牢牢印刻在中华儿女心中。小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心灵和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所学习的知识,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人生的发展,所以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能对学生产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便以后随着知识阅历的增加,依然能让传统民族文化在他们心里根深蒂固,并且代代传承下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1 .注重阅读和思考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学的四项重要手段,让学生多进行阅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阅读速度和对文字的理解力,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不仅仅是表面能力的提升,更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强化。所以多阅读、常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百里无一害的事情,教师在完全可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适当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对这些元素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新教材中编入了很多古代经典著作的精彩片段,例如在学习五年级语文《景阳冈》一课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武松打虎”这个故事的影视片段,了解故事背景,然后再带领学生阅读和思考,鼓励学生结合原著《水浒传》的梗概和课下的了解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然后再思考蕴含的知识和道理。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延伸,让学生理解这一故事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更好的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提升其文学素养。以此为例,便可以有计划地开展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在阅读中可以更多地了解其中所包含的属于中国的有特色的传统文化。


        2 .注重讨论和解释
        我国的传统文化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多数都是以文学为主,常见的就是古典名著、唐诗宋词、文言文等等。我国古代的文学体裁很多,有前面提到过的诗歌、小说还有学生从小接触的唐诗宋词,众多体裁中,最难理解的应该属于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人根据当时汉语言的一个使用情况,将古汉语进行文学加工形成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也称之为“古文”,与文言文相对应的就是现在我们使用的语言,称之为“白话文”。中国的汉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不断的进化,形成了现在的汉语,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使得在不同的时代或者地区,出现同一个汉字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或者同一种意思用不同的汉字来表示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正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点所在。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中,也应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程中。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杨氏之子》一课的时候,基于本课文言文的体裁,教师在讲解完了大致的内容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对文中所蕴含的思想言论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和复述,适当的用白话文进行文章情景再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并且还可以深入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掌握,使其深刻的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道理和情怀。
再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墨梅》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然后再详细讲解诗词的含义,并告知学生梅花自古以来便人们称之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而“梅”这一元素也是我国很多文人墨客都经常赞美的,让学生在古诗中体会到梅花的高洁与淡雅,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那种超凡脱俗般的精神与情怀。通过这样的讲解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和鼓舞,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气节,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端正自己的人生观念,从小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除此之外,在语文园地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适时渗透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实际需要积极引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这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比如,在语文园地的学习中,出现过有关于“对联”的内容,对联可以说是一种别具特色的、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对此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对联的起源、演变以及发展,同时拓展一些古代文人墨客的对联作品,让学生交流讨论形式多样的对联所表示的含义,展开“发现生活中的对联”、“有趣的春联”等交流活动,一步步体会到其中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这样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体会,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 .注重拓展和延伸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宣扬有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选用的作品也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教师在讲解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内容时,应该以传统文化为主导,引导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概念、意义,并适当的展开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懂得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在学习课文《秦兵马俑》时,会涉及到“青铜文化”,这属于我国非常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一下青铜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传承,以及如今对于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然后将自己了解的内容带到课上来大家一起交流;还可以基于我们的家乡铜陵本身的铜文化,依托地方优势,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博物馆收藏的各类青铜文物,探访木鱼山遗址和金牛洞古采矿遗址,近距离的了解青铜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样的拓展和延伸,指导学生纵观古今,了解家乡和传统中国文化,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情操,不仅帮助学生深化了对于这些语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升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十分重要,而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对此教师有必要予以高度重视。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新教材中编入了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些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积极进行课堂创新,恰当的选择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和思考,大胆的讨论和解释,并将其带入到生活实际中,这样才能在帮助学生强化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最终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卫萍.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7,(02):35-35 .
[2]刘秀玲. 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J]. 新课程学习(下),2014,(09):10-10 .
[3]梁洁珍. 浅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01):90-91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