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赵淑霞1齐万刚2
[导读] 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
        赵淑霞1齐万刚2
        山东省德州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魏寨小学 25120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要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基于此,针对当前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提升学生高质量成长。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构建
引言
        数学是小学阶级的基础学科,数学学习关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数学学习比较重要,其关键还是让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其主要途径就是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自主学习才能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一开始的阶段就要引导小学生们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认识到数学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最终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具体的策略中,作为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促进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一、问题探究,提升能动性
        教师可以设置前置性学习的教学环节。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设置课前问题,引导学生课后通过教材、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自主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交流来对将要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整体的把握。例如,在要教学“平移和平行”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些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查找资料,找出平行与平移的含义,说出在生活中关于平行与平移的例子,鼓励学生尝试画出平行与平移相关的图案。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教材、网络查询,得到大量关于平行与平移的例子,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或事例和同学们探讨自身的查找结果,一起讨论交流总结出任务的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其对系统性学习还未产生正确的认知,而独生子女所缺乏的集体意识也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弊端。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而在课堂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以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前提,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且现代化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转变原有“管教式”教学,以自主探究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给予其极大的“权力”,使其能力在不断发展中得到锻炼。
        例如,在《分类》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课堂主题,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图片及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课堂内容,并向学生进行提问。如,“你们去超市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商品是如何摆放的?是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起?还是分门别类的进行摆放?”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交流,形成热烈的学习氛围。进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领略数学知识的多样性与实用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构建多样化的自主学习平台,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建立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创建的协作和互动关系就是当前新兴起来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显现出和谐平等的特点。同时这种师生关系的创立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前提条件,可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情境。一个爱学生、懂学生的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表扬,尽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但是每个学生的努力都是显而易见的,这些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需要教师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二,科学使用教学方式,彰显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要想创建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就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科学使用教学方式,着重彰显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在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平台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知识学习中,扩展视野,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第三,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教会孩子们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水平,达到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真正目标。如小学生有着自己的逻辑方式,我们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形象化认知中,学习方程、画图等功能性价值。
结束语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等特点,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新课改教学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尤其在终生学习已经成为学习型社会必然要求的大背景下,自主学习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关键。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良好体现,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老师要从小学生对于数学的感知入手,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主动进行数学学习,从而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泽阳.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47.
[2]冉琼艳.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69.
[3]覃洲萍.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热点讨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