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国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第三小学 云南省昭通市657200
摘要:小学数学中,加减法的运用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课程,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去提高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的计算能力,小学,也是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以及思维逻辑的养成阶段,“加减”法则的运算在小学课程中,即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培养,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养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积极有趣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方式还没有完全被打开,基本上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基于这样的教学背景,教师在进行加减法的教学策略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要想使得学生加深对加减法课程的深入思考,教师的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在进行加减运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的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小学的教学实践中,加减的运算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关键性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握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于学生学习的趣味课堂,帮助学生灵巧的掌握加减运算的核心。例如,在教学之前,可以先通过播放动画片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概念的理解,可以播放当下比较流行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在动画片中引入,羊羊运动会的颁奖环节,在颁奖的过程中,喜羊羊是第一名,获得了9根棒棒糖的奖品,美羊羊获得6根棒棒糖的奖品,懒洋洋获得1根棒棒糖的奖品,请问,谁在这个环节中,获得的棒棒糖最多呢?喜羊羊比懒羊羊多几根棒棒糖呢?美羊羊比喜羊羊少几根棒棒糖呢?多媒体的屏幕上生动形象的展示着喜羊羊、美羊羊和懒羊羊手中握着的棒棒糖,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入加减法的规则,第一个问题,教会学生学会十以内的数字大小的比较,9>6>1,所以,在这一次的比赛中,喜羊羊获得的棒棒糖是最多的。喜羊羊有9根棒棒糖,懒羊羊有1根,要计算喜羊羊比懒羊羊多的棒棒糖,用公式9-1=8就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不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他们特可以通过在大屏幕数数的方式,得出正确的结果。[1]在进行加减运算的过程中,小学的数学教学一定要学会从学生好动活泼的性格特征上去引导学生进行加减运算法则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加有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二、善于运用游戏的设置讲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游戏为学生进行加减法则的灵活讲解,使得学生不再死记硬背的记住“1+1=2,1+2=3”这样计算法则,使得学生可以在情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计算法则,例如,在教学生进行加减运用时,可以通过五子棋游戏,以及玻璃球游戏为学生设计计算中的情境,五子棋的游戏分为黑方和白方,谁先率先用五子连成一条直线,谁就先赢得游戏的胜利。
[2]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加减的运算法则,还可以通过教学生进行围棋的学习来锻炼学生的“加减运算”思维,在棋子与棋子的追拦堵截中,学生会不知不觉的学会加减的运算,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猫钓鱼”的游戏,教会学生个位数与十位数之间的综合运算,在“池子”里面放置十条鱼,请学生上讲台分别扮演“小猫”,钓上来一条鱼,学生需要回答,池子里面还剩几条鱼的问题,10-1=9条,小猫又钓上来一条鱼,这时池子里面还剩几条鱼呢?10-2=8条,就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的掌握了十位数与各位数之间的加法运算,同时还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中得到了最大的激发,纷纷踊跃的走向讲台,开始“小猫钓鱼”的游戏。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一边做游戏一边思考“加减”的运算法则,使得学生在积极有趣的数学课堂中,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数学习惯以积极思维方式将会产生非常大的积极影响。
三、善于运用练习生活实际或用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的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加减”法则的运用与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死板学习,不如让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情况对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与生活紧密联合的知识运用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对“加减法则”进行精确的理解。例如,在开家长会,教师可以为家长播放这学期学生学习的重点知识,或者通过微信群以及qq群对当天的知识进行视频的发放,家长接收到消息后,可以配合教师上课讲解的知识点,在生活中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合理使用。在讲解“加减”法则运用时,家长可以带学生去菜市场进行买菜,让学生帮忙计算十以内的零钱的查找,学生在进行零钱查找的计算过程中,会将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和使用,加深了学生的运算,在买菜过程中,妈妈一共带了10元钱,买白菜花掉2元钱,你帮妈妈算算还应该找回多少的零钱呢?学生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联想到课堂上学习的“加减运算”,采用10-2=8的计算规律顺利的帮妈妈计算出应该找回的零钱,再比如,在领宠物逛街的过程稿,可以让孩子计算一起逛街的宠物一共有多少只,大伯家有两只宠物,姐姐家有一只宠物,自己家有一只宠物,启发学生进行加法准则的运算,利用2+1+1=4的计算方法顺利帮助妈妈回答问题。在孩子计算准确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也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类似于“小零食”的奖励,帮助孩子树立起解题的自信心。[3]良好自信心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优秀习惯的养成,它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不仅适应于“加减运算”的法则,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都将适应。
四、结论
小学数学是学生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关键时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加减运算”的法则使用时,要善于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数学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课堂实际,因此,在“加减法则”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将情境式教学、游戏式教学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紧密的联合,使得学生在学会“加减运算法则”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以及学习习惯,励志于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狄成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教学片段与分析[J].教育观察,2019,8(26):100-102.
[2]陈玲.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方法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