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汪兴荣
[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
        汪兴荣
        银川市金凤区第一回民小学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成为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为此,我从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结合教材,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材充分体现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教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我在认真研读教材、体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生动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我根据文本资源,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如,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一课,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送牛奶”的生活场景,巧妙地将本节课要探索的计算问题蕴涵其中。在深刻领悟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为了把情境图用好、用活,我把主题图分步动态呈现在学生面前。从“搬下5箱够不够?”“搬下9箱够不够?”到“搬下10箱够不够?”以及最后的“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等,既有内容上的连续发展,又有思维上的层层递进。在解决“搬下5箱够不够?一搬下9箱够不够?”的问题时巧妙地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从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切入,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灵感,也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体验中努力探究,开发心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我建议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数学,使学生不仅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能激发学生认知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例如,二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材呈现的是一幅小朋友赛跑的主题图。我在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世界冠军刘翔参加比赛的录像,从刘翔的比赛成绩引出时间单位“秒”?电视上、各种商品包装上有哪些数学知识?哪些知识你会了?哪些知识还不会?不知道的该怎么办?通过这样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自觉探索的意识。例如,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角和画角的方法后,接着要研究的就是“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课堂上,我创设了师生比赛画角的活动场景,“比一比谁画的角大”,把学生引入了经验与新问题的矛盾之间,学生在其内在需求的驱使下积极开展探索研究活动,在几次延长所画角的过程中充分感知角的边是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的,因而判断角的大小不能看边的长短。那么到底与什么有关?教师又一次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学生有的拿出活动角不断变大变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着同一个问题。

在这期间,学生自由支配着自己的“空白时间带”,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自悟自得。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学生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建构者”,而非“解题者’和“模仿者”。我想学生只有通过这样数学化的途径进行数学学习,才能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三、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可能性》时,在新课引入时,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伊始,引言“我们学校的课外活动搞得丰富多彩,你能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活动吗?”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切入,自然引到“你们是怎么决定谁先玩的”这样的话题学生更是驾轻就熟,张口就来。手心手背、石头剪子布、打沙锅、抛硬币等等,接着老师抛出关键问题“你认为这样公平吗?”,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引起学生的求索愿望,打开思维的闸门。在新知的探究中,有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不确定事件的概率的概念较为抽象,为了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我特意把试验操作放进了数学课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摸黄白乒乓球的试验,并作好结果记录。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之间的关系,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新课程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节课有意安排了“设计抽奖方案”、“猜魔术袋中扑克牌的花色”两项活动,开放的情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和表述时间,开放的结果体现了学生的多种思维途径,从而使学生再次体验可能性在生活中的有效利用。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四、运用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创造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教师还必须科学合理地运用评价。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评价中发展。比如,在加减法竖式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竖式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于是,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开展作业的自评和互评活动。学生在“谁是合格小老师”的情感激励下,认真检查、大胆评价,一会儿就总结了数位投有对齐、忘记写运算符号、横式后面少得数等容易出现的错误。在互评及反思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并且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