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军校创办模式对我军任职教育培训的几点启示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1期   作者:郭建明
[导读] 以色列强大的国防实力和军队强悍的作战能力是世人皆知的,固然与其特殊的地缘政治、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国防教育等密不可分,但笔者通过系统学习以色列军事院校建设相关资料,深感造就以世界军事强国地位和辉煌战争功勋的背后

        郭建明
        装甲兵工程学院研究生大队

        以色列强大的国防实力和军队强悍的作战能力是世人皆知的,固然与其特殊的地缘政治、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国防教育等密不可分,但笔者通过系统学习以色列军事院校建设相关资料,深感造就以世界军事强国地位和辉煌战争功勋的背后,为其培养输送高素质现役军官的军事院校更是功不可没,其中一些特色做法对我们推进和深化任职教育改革具有较强的借鉴性。
        启示之一:把严进严出的精英教育作为重要办学理念来秉承,打造“赢在起跑线上”的绝对优势。以色列最好的大学是国防军队里的精英学校,其选人之严、进入之难已远超出同类学校要求,比如隶属于以色列国防总参谋部的“塔楼”精英军校,全以色列的中学生中只有1%最顶尖的学生(约900名)才有入选资格,但经过层层考核淘汰后,最终只有约60名学生能被塔楼正式录取。而且一旦进入院校,这些学员需要经过长达42个月的专业精英训练,并通过所有考试才能毕业。可以想像,以色列极度恶劣的战略环境和民族好战的文化传统,对军队院校和军事人才的需求数量本应是多多益善,但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坚持“精英化培养”的办学理念,用“金字塔”式的苛刻选人方式确保了后备军官的“根正苗红”,用“宁缺勿滥”的全程淘汰式教育,让这些佼佼者“好铁变钢”、出类拔萃。正是这些优秀的指挥军官,在历次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启示我们,人才优势最重要的是起跑线上的优势,作为青年军官成长发展的“摇篮”,军事院校应尽可能地把社会精英吸收和保留在军队之中,在保持招生数量和规模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选拔学员的标准坚持、制度建立完善上,坚持打仗标准,严格筛选审核,把好“入门关”,从而确保拥有一流的人才资源,有更多的精力和信心因材施教、精细培养,最大限度地提高国家和军队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产出比,确保锻造出的学员在发展起点上就“高人一等”、胜出一筹,赢在起跑线上,尽快成为能打仗、打胜仗的卓越人才。另一方面,担负任职教育培训的高校在培养上应全过程严中求严,通过制定严格的入学考试和复审制度,不断给学员造成“入学并非进保险箱”的危机和忧患意识,培养其能力素质跃升的内在动力。通过实行持续的的全程淘汰,把淘汰列入法制化轨道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等措施,克服在学员的培养上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不断提高输出质量,确保教育的“含金量”和可信度。
        启示之二:把强烈的尚武精神培养作为重要教育内容来强化,锻造“军人生而为战”的坚韧血性。以色列军校十分注重培养学员闻战则喜的尚武精神和战斗血性,每逢独立日、阵亡将士日、死难犹太人纪念日等时机,都要组织参观“西墙”、大屠杀纪念馆等活动,使学员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情结和国家利益观念,时时做好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战的准备。还从各方面提供优厚待遇,给学员以崇高荣誉,形成了尊重军人、以战为荣的大氛围。在以色列,每名临毕业学员都迫切想成为飞行员编队、侦察队、空降部队、步兵旅或突击队中的杰出一员,在战斗中体现自身价值。

当前,一批批地方青年、青年学员、国防生、提干学员等纷纷走上我军基层军官岗位,高学历带来的新气象让我们欣喜,但面对问卷调查表上比比皆是的“扩展发展空间”、“求得安稳收入”、“享受较好待遇”等动机和日渐稀少的“从军报国”、“准备打仗”等字眼,我们有理由向以色列学习,军校育人不仅要具备“文攻”功能,也要强化“武备”特质,在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必须把铸造学员的“尚武”精神作为院校文化建设的重点来抓,通过组织学习先烈英模、提出以打仗为主题的校训、校园环境突出野战气息等方式,不断给学员灌注“战争就在眼前、时刻准备打仗”的忧患意识,使教育“看得见,摸得着”,提升教育效果。发挥好通过军事训练、军事演习、野营拉练等多种方式,不断强化学员的战斗精神,防止考进院校后“学历上去了,战斗精神下来了”的现象出现。
        启示之三:把贴近实战化要求作为重要训练方式来推开,加大“为实战服务”的教学权重。以色列军校十分注重实战化教育训练,在学校里不论官兵都穿作战服,武器全部是野战化配置,炮弹整齐码放一边,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日常训练都采用实弹演习、联合作战以及外出执行任务等形式进行,教学和作战没有明显界限,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学员和战术教官之间是一种模拟的敌对状态,始终保持着军人在战场上的紧张感,还格外注意根据国际战略形势、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技术、军队建设重点、未来作战样式的变化,适时调整军官培训的内容,特别是突出与未来战争密切相关的内容。当前,我军院校学术氛围较浓,但“战”味还不够突出、用实战标准衡量还有不少短板,比如使用教材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曾变过,有的跟不上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教学方式上,纯理论灌输多,研究实战少,单一兵种式、常规灌输式、自我封闭式、简单体验式等教学样式过多。为不断完善和更新军官的知识结构,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需要我们紧紧着眼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着力发展与未来作战需求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日常理论教学要瞄准主要作战对手突出对新理论、新战法、新训法的研究,紧密根据未来作战需求实际,把课题研究方向定准,把想定作业内容搞细,把演习演练做真演实,特别是要把一体化联合作战、高寒山地坑道作战、反恐作战、发挥政治工作作战功能和推进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等研究成果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更贴近部队未来作战的实际需要。要定期组织教员和学员到战斗一线参加重大演习、集训和见习活动,加强模拟和实际岗位锻炼,用实战化环境锻造和检验他们的指挥才能,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课就怎么上,使作战、训练、教学、科研有机结合,努力形成研究训练——实战化训演——研究训练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层次。
        启示之四:把培养独立指挥作战能力作为重要塑才目标来追求,树立“造就领导者”的培养导向。以色列军校一直非常重视对学员领导力的开发培养,以“塔楼”为例,不到25岁的学员每个手下都会有100士兵、20名军官和小队长、4辆车,还有不少冲锋枪、炸弹、手榴弹、地雷等武器装备,要求独立完成诸如解救人质、反恐和野外军事打击的任务。这种全球独一无二的培训方式,其效果也是令同行艳羡:这些“青年军官”在学校时就已经获得足够的经验、想法和成熟度,他们的心智和生活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同龄人完全不同,不仅每次都能出色完成任务,而且其中2/3的人在离开军队后继续为以色列的经济和社会服务,许多都成为世界知名企业的领导者。这就启示我们,军校在育人上不仅要完成培养“合格学员”的基层职能,还要承担起造就“领导将才”的历史重任。因为军校直接面对的是部队需求,学员都要从一类主管(主官)干起,作为一线带兵人,其领导力发挥如何,直接决影响着部队战斗力的高低水平和个人的成长进步。在当前我军院校尚不具备全方位实战化保障学员的情况下,应把领导科学、领导修养、军事谋略、领导艺术等作为必修课,教授学员如何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如何实施领导与管理,帮助掌握带兵、管理和领导部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应构建以领导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训练体系,包括情景模拟训练、专题拓展训练、带实战背景的战术演练,不断锻炼和提高其组织、指挥、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应结合重要工作和重大任务,给他们出课题、交任务、压担子,促使他们在实战中摔打锻炼,在处理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中不断积累经验强化本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