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吴清华
[导读] 摘要:水产生态养殖技术作为当代养殖技术的新趋势,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能够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水产养殖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对水体环境的保护起着积极的作用。
        平昌县鱼种站  四川平昌  636400
        摘要:水产生态养殖技术作为当代养殖技术的新趋势,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能够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水产养殖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对水体环境的保护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我国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加强对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推进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具有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水产;生态养殖;分析;应用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水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生态环境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步发展,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生态养殖技术是根据不同养殖物种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构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改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能提升养殖经济效益。
        一、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特点分析
        (一)优良的水产苗种的选择
        加强对优良水产苗种的选择,是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前提,打造良好的基础,可以将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实际选择幼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先将养殖水环境的质量进行全面综合的检测,以便评估养殖水环境是否适合幼苗的投放与生存。其次,在幼苗投放养殖的过程中,饲料的选择以及药物的使用是否符合水产生态养殖的特定标准,直接影响着幼苗的养殖质量。如果需要应用药物,严禁应用抗生素等违法违规药物,避免对幼苗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在幼苗养殖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合理的控制水环境的温度,谨防温度过高[1]。
        (二)水产养殖水体环境的合理控制
        良好的养殖水环境是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应用中的关键部分,能够确保幼苗健康的成长。在对水体环境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养殖工作人员需要对水体环境实时进行质量检测,同时将水质相关的检测数据进行一一记录,并与特定的水产生态养殖标准进行对比和分析,针对出现的异常现象结合养殖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水体环境的改造与深化。此外,为了给水产幼苗的生存提供良好的养殖水环境,养殖工作人员还需对水体环境定期的进行清洁与保护,从而提升水产幼苗的养殖质量,为养殖企业创收更多的养殖经济效益。
        (三)合理的选择养殖饲料
        饲料的质量对水产幼苗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质量不合格的饲料还会对水环境的质量产生坏的影响,因此,在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投放质量低下的养殖饲料,以免为养殖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实际选择养殖饲料的过程中,养殖工作人员应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从中筛选出性价比较高的养殖饲料,并且还需要合理的调节及控制饲料的投放时间和次数。
        (四)药物的合理使用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应用不仅可以为水产苗种构造优良的水体环境,而且还能够实现养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药物的使用在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应用中,同样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由于水产幼苗体内的病害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初期给药阶段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必须加强病害预防力度,将治疗和预防双管齐下综合应用,同时在选择药物的过程中,养殖工作人员一定要遵循效果好、副作用低以及不会在水体中产生药物残留等原则,科学合理的选择相关的治疗药物,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严格遵循药物使用的相关标准规定,严格的调节及控制休药期。此外严禁使用抗生素药物,从而实现绿色水产生态养殖目标。
        二、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循环水式水产生态养殖技术
        循环水式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水生态环境,这种养殖技术在严重缺乏水资源或者水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的区域使用比较广泛。在应用此种技术时可以从两点入手:第一,利用循环水式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实现三级净化水环境效果。一级净化以河道为主要场所;二级净化以天然池塘为主要场所;三级净化以1.3hm2的池塘为主要场所。第二,以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实现净化水环境的效果。这种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种是水环境的净化系统,以2hm2池塘为主要场所;一种是人工浮床系统,主要用于种植水生性植物或喜湿性植物。
        (二)有益生物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质量要求不断的提高,将有益微生物运用到水产生态养殖中,可以与水产幼苗之间构建和谐共生的环境,通过微生物循环系统实现水体环境净化的效果。有益微生物具有无残留、无污染和无耐药性的特点,对改善水质、促进水产幼苗健康成长以及预防病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在改善水质作用中,有益微生物可以迅速的消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不仅降低了对水质的污染,同时还能够防止外界环境对水质造成破坏,不仅如此,有益微生物还可以对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进行抑制,从而调整及改善养殖的生态环境,确保养殖水体环境的平衡;在促进水产幼苗生长上,有益微生物可以加速水产幼苗的消化与吸收,降低水产幼苗代谢物的产生;在预防病害上,有益微生物具有抑制病原生物生长的作用,使水产幼苗的发病率显著降低[2]。
        (三)池塘生态修复技术
        在水产生态养殖的过程中,难免发生病虫害的问题,传统的治理方式是通过化学药品和换水来控制病情的发展,然而随着水产品耐药性的加强,逐渐的降低了治疗效果,同时反复的进行换水处理会引发水产物的交叉感染,不利于病情的控制。生态防控技术不仅可以避免化学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而且还能够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水生性植物可以对富含营养的水环境起到净化的作用,再者水生性植物根系比较发达,能从水环境中吸收自身所需的营养,从而促进自身的生长,将水环境培养技术与人造湿地环境有效结合,应用共生原则,为水产品构建优良的管理系统,降低水产品疾病感染的几率,而且,植物可以吸收水产品的粪便和饲料残留物,防止病原体的繁殖与扩散,从而增强其疾病抵抗能力。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提升水体环境的含氧量,为水产幼苗的成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氧气。


        (四)合理的水位
        在水产生态养殖技术中,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水产幼苗的生长质量,养殖工作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水位的状况。比如在一些混养的鱼池中,由于鱼类的生长水层不同,需要加强对水下空间的利用,合理的水位可以避免不同鱼类生长之间的影响,从而充分的利用水中的资源生长。其次,由于鱼类是变温动物,池塘的水温不仅会影响鱼的免疫功能,而且还会影响其代谢功能,合理的水温控制可以促进水产幼苗的生长。通常情况下,水生动物适宜的生存温度范围在20度到30度之间,为此,养殖工作人员需要随时关注水温的变化,合理的做出调整。温度较高时,养殖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水位的高低调节水质的温度,以养殖淡水鱼为例,该种鱼类适宜的温度范围在15度到32度之间,在进行换水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边进水一边出水的方式,以便让鱼池始终保持一种缓缓流动的状态,有利于鱼的生长,同时根据水温的高低,可对水位适当的做出调整,从而避免因受外界温度上升的影响对水产幼苗造成死亡,而根据水产幼苗适宜的温度进行调节,可以有效的降低水产幼苗的死亡率[3]。
        (五)探究水质理化的因子调节
        一般水质的理化是指水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氧、氨氮、硫化氢及酸碱度,对水质进行检测是实行水质理化的重要前提条件。在实际的水产生态养殖过程中,加强对水质理化指标的掌握,同时结合养殖鱼类的生活条件,水质理化的相关数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从而为水产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水质的调节方法包括常规方法和化学方法。其中在水质调节过程中应用最为普遍、便捷的调节方法是加注新水,通过对水中浮游生物数量的控制,间接的影响水中的溶氧量,将水溶液中的溶氧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溶氧最为水质中重要的一项指标,对水产幼苗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水产养殖中,需要将水的溶氧量保持在5.0mg/L以上,如果溶氧量低于适宜值就会影响水产幼苗的进食数量,反之,充足的溶氧量可以加速分解水质中有害物质,起到改善水质的效果,最大限度的将有害物质的毒性降低,为水产幼苗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发现,如果池水中的溶氧量过低就会导致水产幼苗停止觅食,从而降低水产幼苗的进食量。因此,养殖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实时关注水中的溶氧量,如果是大型的养殖水池,则需要购入增氧机,有助于提升水产幼苗的抵抗能力,大大的降低了水产幼苗生病死亡的比例;而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池水的酸碱值,将水质的酸碱值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通常情况下,淡水的酸碱值固定范围在6.5-8.5之间,海水的酸碱值在1.5-8.5之间。然而在实际的水产养殖中,需要根据养殖的水产物种确定具体的水质酸碱值,主要是利用生石灰达到酸碱值调节的目的。夏天温度比较高,以十天为一间隔,向池水投入生石灰。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出,大约每337m2的水池面积需要投放20kg生石灰。向池水中投入生石灰不仅可以起到防病与消毒的作用,而且还能有利于水生幼苗的生长;此外,加强预防有毒的化学物质,可以采用分解方法将有毒的化学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可以避免大量的水产幼苗因有害物质造成大数量的死亡,给养殖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能够对水质造成大面积污染,一旦养殖池水中的硫化氢含量高于0.1mg/L时,可以对刚刚投放的水产幼苗造成致命的伤害,可造成鱼类大面积死亡,因此,在水产生态养殖技术中,加强对池水中硫化氢含量的检测至关重要,必须将池水中的硫化氢含量降低在0.1mg/L之下,同时可以在水池的底部放置一定量额粒粒氧,可以有效的提升水质中的含氧量,从而达到对硫化氢抑制的效果,从而保障水产幼苗良好        的生存环境[4]。
        (六)病害防止
        在水产生态养殖过程中,各种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比较高,这些病虫害的存在如果处理不得当的话,会对养殖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水产养殖业发展路途中最大的绊脚石,因此,养殖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创新和应用多种有效手段,提高水产生物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水产幼苗健康的成长。首先需要对水产生物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有效的避免水产生物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因此这份看似没有意义的操作,实际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实施水产生物的疾病预防工作可以防止养殖事故的发生[5]。水产生物疾病的防治工作包括:对池塘和水产幼苗进行消毒、合理的放养以及杀虫。使用化学物质将水池中的害虫消灭后,需要检测水质中的酸碱值,如果酸碱值超出规定范围则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改善和修护水产幼苗的生存环境都能对预防病虫害产生积极作用,但是最关键的步骤还是调节水质,水质的调节是提高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最基本的方法[6]。其次,为了提升水产幼苗疾病的防控能力,需要养殖工作人员积极的创新养殖技术,将传统的水产养殖观念加以优化及改良,可以利用混养原则,开展有效的疾病防疫工作。为了提升水产幼苗发病率的控制质量,可以通过饲养天敌等方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同时应制定出实效性强的优胜劣汰式管理体系,并加以合理的运用,如果水产幼苗出现患病个体时,天敌会将活力降低的患病个体进行捕捉,从而控制疾病的扩散。绿色发展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题,通过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不仅可以发挥混养技术的价值与优势,而且还能降低各种疾病类问题出现的几率,从而提升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整体质量[7]。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是一门发展前景非常好的养殖技术,其本质是为了合理改造大自然,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不仅可以使水产养殖符合自然发展规律,而且还有助于提升水产幼苗的产量和质量。在进行水产生态养殖时,关键的步骤是选择优质的苗种、合理的控制水质环境、合理的选择养殖饲料以及发生疾病是科学的使用药物。在具体的应用中,改善水质是最关键的步骤,需要根据水产幼苗的活动状态,随时的调整水位、溶氧量及酸碱值。
        参考文献:
        [1]李广洪.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新农业,2019,(21):49-50.
        [2]关晓玲.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4):156-156.
        [3]韦家庄.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特征及应用探究[J].南方农业,2019,v.13(Z1):154-156.
        [4]张凤海,钱正玉.新时期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13):136-137.
        [5]张淑红.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2):140-140.
        [6]孔维祎,刘双.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养殖与饲料,2019(5):55-57.
        [7]韦家庄.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特征及应用探究[J].南方农业,2019,v.13(Z1):154-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