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尹丽花
[导读] 摘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从业从业人员达到了3.487以,占到了我国总人口数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农业经济效益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都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76814
        摘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从业从业人员达到了3.487以,占到了我国总人口数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农业经济效益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都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只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使农民富裕起来,我国全面小康的目标才能够实现。为此,本文探讨了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并就如何推动农业经济效益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效益;重要性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时期,面临农产品质量监管不严、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等问题,需进一步促进农业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发展,积极应用更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生产效益。随着社会逐渐趋向于现代化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中,并为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此,以农业信息化必要性为切入点,对如何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相关研讨,以期为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结合速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1 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1.1农业信息化市场需求巨大
        我国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占绝对比例,在对农村的考察过程中,强烈感受到农民、农业工作者对农业信息的渴望。当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业110”及农业信息员、农业信息发布会等多种农业信息形式,开拓了为农业服务的新领域。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服务,确使农民尝到了农业信息的甜头。说明农业信息化建设,顺应了农民需要,也顺应了市场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现阶段调查农村社会及经济情况需依靠当地统计部门以及农村管理机构参与,通过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处理及信息传输,让国家及地方管理部门均可全面了解到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情况,为日后农业建设重要事项改革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1.2信息化是传统农业的倍增器
        信息技术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但就信息技术自身而言,其不可代替其他产业,而是需与其他产业进行紧密的结合,才能够提升实际生产期间的经济效益、服务效益及社会效益。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技术信息化及农业经营信息化两种,农户及农业工作人员可通过气候预报及农业经济发展趋势信息,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农业生产计划,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要在人均0.067公顷的耕地上解决13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和信息及其物化了的设备工具和生产资料来武装农业,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因此,发展农业信息将给我国农业带来难得的机遇。与传统农业不同,信息化农业在设立经济增长指标及生产计划时必须依靠准确全面的农业信息,因此土地、劳动及资本等农业生产要素也需与信息技术进行紧密协作,以更好地消除农业生产期间的不稳定性,更好地促进农产品创新,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信息指导。
        2 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促进企业与农民互动,更好地将市场信息导入到生产、经营中,以提升农民的信息化意识,促进企业与农民的沟通,减少中间环节以确保农民的经济效益。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加大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及利用率
        创新农业信息利用模式注重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构建,遵循农业需求驱动原则,结合大众对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性的需求,转变被现有资源限制的信息提供模式,形成农业生产调查、农业信息资源、信息加工及供给一体化利用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信息的实效价值及可靠性。

统一农业信息管理标准现阶段我国农业信息分别由不同管理部门管理,大大增加了农户及农业工作人员利用信息的难度,无法满足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宏观管理需求。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应结合农业信息市场需求,建立起统一的农业信息管理标准,对农业信息指标体系进行分类综合,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兼容及共享。建设数据库是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条件。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加强数据库统筹规划及标准制定,同时,依据先进的数据库建设与维护技术,对数据库日常运行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保障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与信息安全。推进农业资源系统化管理注重农业资源系统化管理,对已经建立完毕的农业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及农业实用技术资源信息进行定期的更新与维护,切实提升农业信息化及网络化管理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共享环境。
        2.2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在谈到现代化指标时,往往把信息化程度作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来看待。信息化指数的高低也就反映了该地区、该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农业信息化产业也就不能不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主要由信息量、信息装备、信息主体水平、信息消费等组成。要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就必须按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各方面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另外,在目前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许多统计材料中,尚缺乏有关农业信息化方面的记录,应把农业信息化等有关量化指标加以统计,逐步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以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
        2.3深入研究及开发农业信息技术
        注重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充分发挥农业信息技术优势,如增强农业信息技术及农业生产技术专家联合等,选择更加有效的农作物种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等进行信息化转换,并传输至农业决策支持系统中,以更好地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实效性。促进农业信息技术实用化受经营地域性、季节性等影响,农业生产管理充斥着大量不稳定因素。因此,在农业信息化管理中,相关管理部门需要联合多机构及学科,提升农业信息软件的实用性及适应性,促进形成更加可观的农业经济效益。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将农业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与企业对市场敏感的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将科研组织与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2.4 整合各项资源,建设示范基地
        资源整合,是农业经济管理的目的之一。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拓展农业信息来源,促进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稳定进行。开展信息化教育活动更加高效、直观地展现生产技术的优势,让农民能在示范基地中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此外,安排专门的技术人才下乡指导,充分推广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相关知识,来强化农业生产效果。例如,乡镇应该定期开展农民信息化讲座或文化培训互动,邀请专家或高校教师下乡讲解各种新生产技术,引导农民使用各种新的设备、信息产品和运用信息技术,并改变农民对农业生产的传统看法。加强与农林高职、高校专业的合作,通过构建技术师范基地,多样化地提升农村地区的信息资源与科技资源,以资源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农业发展而言,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这意味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优化管理效率,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应率先与高校、科研所、电信运营商等合作,并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安排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开展信息化宣传工作,提升农民信息意识。
        参考文献:
        [1]姚长林.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及发展对策[J].农技服务,2019,36(01):91-92+95.
        [2]吴志栋.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发展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v.28;No.711(13):227-227.
        [3]王雯.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9,039(009):163-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