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学院
1.背景研究
自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6年聚焦“三农”问题,纵观历年中央一号文件,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由关注农业生产力,转向关注农业生产关系调整;由关注农民生产生活,转向关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由关注农民环境整治,转向关注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面对社会需求的变化,我们乡村规划的工作重点也应顺应时代需求,在新的生产关系和新型城乡关系的影响下,应以“吸引人的回归” 为落脚点培育乡村内生动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的总要求,探索形成新的具有特色的乡村规划模式。
本研究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解读山地型乡村出现的问题,以此指导山地型乡村的规划建设。
2.村庄问题总结
笔者对多个山地型村庄进行实地走访,总结出建设现状存在一下问题:
①产业方面
产业的发展质量不高。多为第一产业,且产品种类同质化严重,多为供应原材料,优质绿色农产品较少,对农产品的深加工不足,造成第一产业向后延伸不充分,第二产业承上启下作用未发挥;部分村庄依托区位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业,但旅游产品单一,仅仅停留在吸引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的浅层模式上,第三产业发育不足。
生产要素利用不足。乡村的土地、森林、山水资源利用不足,多为闲置、低效等粗放发展的利用方式,与新产业、新技术的结合不足。且乡村地区各类劳动力人才流失严重。
乡村产业设施基础较差。乡村的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乡村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的支持能力较弱。
②生态方面
山区乡村山青水秀,环境污染较少,质量良好。且物产丰富,有着较丰富的森林植被与生物资源,生态优势明显。但是现状许多乡村的好山好水仍然在沉睡,老百姓守着的绿水青山,还未真真正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且由于村民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村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乱倾乱倒,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过度使用;乱砍乱伐树木,造成乡村的生态污染,使得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现象突出。
③乡风文明方面
许多村集体资金薄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且现有的设施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的成为闲置的资源。
部分村民的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缺乏创业精神,部分青年农民缺乏艰苦创业、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的思想与精神。传统的质朴、厚道、诚信、奉献、品质和集体观念逐渐被淡化,利己主义迅速渗入,道德观念有所滑坡。同时,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真善美的传统美德逐渐淡化。
④乡村治理方面
许多青年人外出务工,乡村人才流失严重,乡村越来越缺乏愿意为村民服务的年轻领导力量,乡村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越来越突出,乡村“留守”问题严重。
乡村治理的方法依然较为单一。乡村仍存在村组织、村民沟通联系机制不健全;农民利益诉求、意见建议表达机制不健全,乡村事务知情权、决策参与权不充分;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及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议事会等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意识不强、能力不足而应有教育培训缺乏等一系列问题。
⑤村民生活方面
相较于过去,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整体生活水平依然偏低。乡村许多农民并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并不宽裕,村民生活方面依然存在,乡村师资力量薄弱上学难、医疗条件较差看病难、道路交通设施缺乏出行难、生活基本保障较低养老难等一系列问题。
3.乡村规划策略构建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乡村新格局、乡村特色产业、乡村宜居的生态、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多个方面都需要乡村规划的指引。乡村需要规划,但是不需要不接地气,无法落实与实施的规划。
①建构乡村特色产业
山区耕地面积少,无法进行大型机械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但其有丰富的山水资源、林业资源,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发展林果业、生态养殖业、休闲旅游业等,在乡村规划的过程中应发掘乡村的特色资源,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努力做到 “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建设具有本村特色的乡村产业。且乡村产业发展应梳理好三者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注重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相互融合,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乡村资源的多元开发与利用。
②加强乡村生态保护
在规划过程中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营造“人人讲环保、人人为环保”的良好氛围,让乡村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鼓励引导村民参与乡村环境整治、乡村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在规划设计中,加强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以及绿色环保的基础设施的设置使用,应注重林木保护、绿化栽植、尽量采用透水铺面、无污染的建设材料,对村域范围内的动植物栖息地进行严格保护,促进乡村生态建设。有序激活村、水、田、山、林、气等生态资源,保证资源的有序开发。
③延续乡村文脉
乡村振兴,不仅包含物质财富,还包括精神振兴。要实现乡村精神的振兴,提高乡村的文明程度,传承与延续乡村文脉是必要前提。在乡村规划设计中,应注重对该乡土气息与人文精神的保护与传承,深层次挖掘当地的乡风民俗,注重对原有乡村肌理、传统建筑等因素的保留与保护。
④加强村民的公众参与
乡村的主人是村民,村民应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在乡村规划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基础调研与方案设计,还应培养乡村规划的自身力量。
4.结语
乡村规划设计一定要做有用的规划,应有区域视野与政策高度,要关注人本情怀与乡土情结,要有产业驱动推动规划落地。
参考文献:
[1]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