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 王东波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王东波1 王秀莲2 刘海绪3
[导读]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
        1山东水总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2浙江土工岩土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3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基础建设项目之一,对于我国社会发展起着战略性的作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意义重大。尽管国家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在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上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改进。水利水电的工程质量亟待提高。本文主要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要求,工程建设特点,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及现阶段常用的施工技术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大家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工程建设特点;施工要求;影响因素
        引言
        随着新时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为了有效的保证工程建设效率,要充分提高对于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研究能力,本文分析了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特点,总结了具体的施工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希望分析能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探析
        水利水电工程体系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贯穿于整体施工工序,由于技术本身的专业性较为繁杂,在现场作业中影响因素也将呈现出一定的泛性。第一,基体沉降因素。水利水电工程中部分建筑设施体积大、重量大,如建筑工程所在区域地质环境、气候环境多变,在建筑结构自身重力的条件下,将令基础设施出现下沉现象,间接加大建筑物与地基结构之间的内应力,如建筑物沉降超出预设基准时,建筑结构将面临着形变问题。第二,稳定性因素。任何一个工程建设中,基坑挖建是项目开展的前期工作,但在实际工程选址中,技术部门不仅应考虑到地质环境问题,还应结合经济产出效益,正确界定施工区域,此阶段,在资金体系的约束下,令工程本身承受着不可抗性的因素。如工程项目中的地质条件恶劣,将加大基坑支护的施工难度,降低地基的抗滑性、稳定性,后期工程运行中产生的震动力、内应力等,将间接破坏工程的抗剪力,降低项目的生命周期。第三,地基漏渗因素。水利水电工程如建设在岩层、陡坡区域时,尽管在地基搭建过程中,支护工作满足作业需求,但在地质自然化变迁下,仍将令工程呈现出接缝问题,在地质积水渗透下,地基施工区域将面临着基坑积水问题,降低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应用分析
        2.1锚固技术的应用
        针对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环节地基稳定性差这一问题,施工单位常采取锚固技术予以有效解决。锚固技术其概念为,在边坡或地基的岩层或土层中将一种受拉杆件的一端固定,这种受拉杆件的固定端称为锚固端(或锚固段),另一端与工程建筑物联结,可以承受由于土压力、水压力或风力所施加于建筑物的推力,利用地层的锚固力以维持建筑物的稳定。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锚固方式也不尽相同,以钻孔灌浆为主的方式常用于在天然地层锚固,锚定板和加筋土两种方式常被用于人工填土地层,其中锚固灌浆技术又存在简易灌浆、预压灌浆、化学灌浆以及特殊的锚固灌浆技术等多个种类。实践证明锚固技术能够有力地起到减少繁琐工程量,提升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作用,在解决地基稳定性差等问题时优势十分明显。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全面掌握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强化勘测与图纸设计审核工作,在不同地质条件运用不同的锚固技术,以此提高基础地基处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解决基础地基稳定性差及抗滑性不足等问题。
        2.2预应力管桩技术及应用
        预应力管桩是水利工程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建筑组成部分,目前来看我国的水利工程之中,预应力管桩的安装和布置大多由两种方法组成,即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类,下文将对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做具体的解析。

先张法,顾名思义即为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之中,预先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结构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再将其运用在不同的建筑部位,帮助水利工程更为稳固、扎实。而后张法则明显区别于先张法,是将整个工程的完成强度达到80%后,再使用其他的方法将构件强度提升。两者的目的都是保证水利工程的结构稳定性,但在施工步骤、施工方法上存在切实的差异,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方法施工,保证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在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具体投入使用前,施工单位需要做好专门的土地沉降处理工作。当前建筑工程中,沉降技术方法有包括静压法、锤击法等。前者即为使用高压力设备,直接向下施加压力,达到沉降的目的。在应用锤击法进行沉降处理时,施工人员需提前做好施工勘察工作,在详细勘察的基础上确定打桩施工顺序以及桩体密集度,从而提高沉桩成效。与锤击法相比,静压法更适应应用于软土地质的沉桩处理中,在应用静压法施工时,施工人员同样需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掌握地基的基本承载能力去,确认地基基本承载能力满足静压法施工要求后再行施工。
        2.3软土加固技术
        由于软土的形态不稳定,承载能力低,易变形,在软土上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需要对软土做加强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置换法:将承载力较低的软土层全部挖出,替换成强度大,耐腐蚀的煤渣、沙粒等稳定性强的材料。(2)排水法:通过加压、排水的方式,人为提高软土的承载力,减少软土中的水分,提高土层强度,改善施工环境,使其符合施工条件。(3)桩基法:对于难以处理的软土,可以通过打桩的方式夯实土层,人为加强软土的稳定性。(4)灌浆法;通过一定比例调制水泥浆,将浆液灌注到地基中的罅隙处,待其凝固后,能大大的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2.4水泥土的应用
        一方面较之于其他工程,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工程具有较强的水因素特点,而通过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水泥土又具有水硬性特征,因此水泥土十分适用于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环节;另一方面水泥土对主材料要求较低,除必要的水泥作为固结剂外,可就地取材,因此又存在质优价廉,施工简单等优势。因此面对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环节出现的地基渗漏等现象,部分施工单位尝试运用水泥土予以有效解决。实践证明,通过运用水泥土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使基础施工质量与效率得到根本保障。在灌浆水泥土时,需要将将其深度控制在50cm左右,使之既能够保障地基的稳定,又能够满足一定的承载力要求。因此施工单位要深度分析项目特点及地质因素,科学运用水泥土结局地基沉降等相关问题,以此提高水利水电基础施工工作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整个项目结构的运行安全系数。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包括很多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相关施工技术人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应用,从而才能不断提高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水平。通过进一步实践研究,作为相关技术人员要不断加强专业能力,要重视结合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有效的进行实践探索,从而才能实现技术创新,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梅淑霞.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处理技术分析[J].河北水利,2019(10):38-39.
        [2]王艳.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的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3):298-299.
        [3]郑兆余.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的处理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4):157-158.
        [4]李大权.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南方农机,2019(3):249.
        [5]王惠一.解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7(20):117.
        [6]邓强.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22):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