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绪护理在脑外伤患者心理和情感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颜华丽
[导读] 摘要:脑外伤属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脑部损伤类疾病,主要原因与坠楼、交通事故等有关。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脑外伤属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脑部损伤类疾病,主要原因与坠楼、交通事故等有关。脑外伤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极易产生生理、行为、社会功能等方面的障碍,并伴有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情绪护理;脑外伤;心理和情感障碍;康复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方便本次研究,将患者均分为研究、对照两组,对研究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男女比例为18:14,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8.69±5.63)岁。对照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男女比例为17:15,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48.64±5.85)岁,基线资料对本次研究无不良影响(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脑外伤基础性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遵医嘱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并指导患者用药,告知饮食等注意事项。研究组患者护理方案为情绪护理,护理人员对脑外伤患者情绪状况实施评估,将其情绪划分为喜、怒、惊、悲、忧、思、恐,对不同情绪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引导患者改善不良情绪。脑外伤患者“忧”主要表现为对病情的担忧,此时护理人员需加强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脑外伤的病理知识及治疗成功案例,协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缓解忧虑情绪。脑外伤患者“怒”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护理人员可利用“喜”的 情绪对患者进行引导,使患者能够在治疗中保持个人情绪的有效克制。脑外伤患者“思”表现为过度思虑,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操作期间需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倾听患者诉求,并解答其提出的脑外伤相关问题,并采用“怒”的情绪对患者进行引导,协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缓解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脑外伤患者“悲”主要表现为悲伤过度,此时护理人员可引导患者家属参与护理干预中,为患者提供宣泄不良情绪的平台,并给予充足的家庭支持,逐步改善不良情绪。脑外伤患者“恐”主要表现为对疾病的不安及惶恐,护理人员可利用“思”的情绪进行正面引导,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情绪状态,积极配合医师进行脑外伤对症治疗,及时告知患者治疗进展,促进治疗效果全面提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结果
        2.1评估组间SAS、SDS评分
        统计并评估组间SAS、SDS评分,护理前组间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优势显著(P<0.05)。
        2.2统计并评估组间护理满意度
        统计并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研究组患者中31例表格评分超60分,占比为96.9%,对照组患者24例表格评分60分,占比为75.0%,研究组优势显著(P<0.05)。
        3讨论
        实施情绪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将患者情绪划分为喜、怒、惊、悲、忧、思、恐等,运用中医情志护理模式,通过不同情绪间的相互引导,可提高情绪护理效果。将情绪护理与常规基础护理结合能够提高脑外伤患者护理的人性化,有助于提高心理及情感障碍康复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脑外伤患者多为突发性意外事件导致发病,身体损伤加之经济条件等因素,导致大部分患者治疗期间存在严重的负面情绪,对于脑外伤患者单纯采取传统的生理性护理模式无法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而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可导致患者病情持续加重,为此开展脑外伤护理期间需对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有效的调整。情绪护理属于临床应用广泛的全新护理理念,各项护理操作以患者为核心,通过对患者个体情况的评估分析制定措施,其主要护理目标为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树立康复信心,促进病情康复。情绪护理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进行促进脑外伤治疗及预后效果的全面提高。传统中医理论中关于情志护理论述内容较多,喜、怒、忧、悲、思、恐、惊为中医理论中常提及的情绪。
        “喜”主要是患者在治疗期间表现的异常狂喜或过度欢喜,为改善此类情绪,可采用与其相对的悲、怒、恐等相对不愉快的情绪进行抵消及抑制。“怒”主要是患者在治疗期间表现是愤怒情绪,极易生气,这种情绪对脑外伤治疗影响较大,为此可采用“喜”的情绪进行抵消或抑制。“忧”主要是患者对治疗效果及疾病表现的忧虑及苦闷,对自身病情过度担忧,此类患者除采用“喜”的情绪进行抵消或抑制外,护理人员需加强健康教育,并为其详细介绍治疗成功患者案例,及时告知其疾病的治疗进展,对患者给予充分的鼓励,以并引导家属进行配合,逐步缓解患者的忧虑情绪。“悲”主要是患者对脑外伤治疗效果存在的悲观情绪,此类情绪可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为此护理人员需“喜”的情绪进行抵消或抑制,并加强心理疏导,告知患者脑外伤的治疗方案及临床效果,转移患者对病情的注意力,以此来逐步改善其不良情绪。“思”主要是患者在脑外伤治疗期间过度猜疑和空想,此类患者可采用“怒”的情绪进行抵消或抑制,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并加强健康教育,建立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并采用播放视频、音乐疗法等避免错误的空想,逐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恐”主要知识脑外伤患者治疗期间恐惧及紧张情绪,此类情绪在患者群体中多发,为此护理人员可利用“思”的情绪进行抵消或抑制,使患者深入了解脑外伤的病情特点及治疗方案,引导其配合治疗,最大程度上控制病情进展。“惊”主要是指脑外伤患者治疗期间产生的强烈恐惧及惊慌情绪,护理人员可利用“喜”“思”的情绪进行抵消或抑制,并指导患者家属参与到心理疏导中,为其提供充足的家庭支持,是患者个人情绪得到有效的控制。
        护理人员在实际开展情绪护理干预期间需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依据其经济状况、饮食习惯、病情、心理状态、健康水平、生活习惯等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采用差异化的情绪干预方案,提高护理的针对性。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明确不良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情绪护理干预措施。大部分脑外伤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这也是引发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为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及时为其发放脑外伤健康知识手册,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脑外伤病理知识及治疗方案,提高患者对脑外伤的认知水平。采用同理心沟通的方式与患者交流,保持和蔼热情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互信关系。为提高脑外伤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营造温馨整洁的病房环境,调节病房内温度和湿度,保证病房安静及光线充足,患者睡眠期间不得随意打扰,以此来为治疗营造有利条件。待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需对其进行延续性护理,告知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出院后定期进行上门及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重点告知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情绪平稳,规避各类应激性因素,家属需加强对患者的监督,适时开展家庭心理安抚,使患者在院外获得专业的情绪护理,逐步摆脱过度忧虑等负面情绪,以此来促进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的全面提升。
        4.结束语
        情绪护理在脑外伤患者心理及情感障碍康复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身心整体健康状态,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单一生理性护理,值得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未能与地区同类研究数据进行横向比对分析,就诊患者整体数量不足,关于脑外伤患者的有效情绪护理方案及临床应用价值需持续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奕.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4):124-124.
        [2]费波.脑外伤康复期语言交流障碍护理训练探析[J].心理月刊,2019,14(22):141-141.
        [3]刘洪杰.在脑外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1):264-2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