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王冬春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王冬春
[导读] 摘要:我国地大物博,部分地区水资源丰富,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而林业发展对水资源不可或缺,在一些干旱地区建设和发展林业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和发展的重点。
        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农业经济综合推广中心  安徽省铜陵市  244000
        摘要:我国地大物博,部分地区水资源丰富,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而林业发展对水资源不可或缺,在一些干旱地区建设和发展林业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其中,抗旱造林技术是干旱地区林业得以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其通过对幼苗的处理来克服干旱地区的种种恶劣环境,使得林业得以健康发展。但如今,我国的抗旱造林仍存在诸多问题,只能说是小有成就,但仍需努力,文章就抗旱造林的具体优化措施展开。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1林业工程中常见的抗旱造林技术
        1.1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容器育苗造林技术是指通过装在特定容器中的幼苗进行植树造林,从而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及造林工程的建设质量。这种造林技术的优势在于幼苗容器中含有特制的营养土,而幼苗在生长过程中根部会与营养土紧密粘连,在进行移植时由于植物根部及营养土不会受到破坏从而起到保护根部作用,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幼苗移植后的生长环境。这种育苗造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等特征,广泛用于贫瘠山地、干旱土地等干旱土质条件中,已逐步发展为当前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植树造林的重要技术之一,并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方式的转变,极大的提高了林业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1.2覆膜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技术是一种通过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来阻挡地表水分蒸发,从而提高干旱地区含水量的造林技术手段。众所周知,干旱地区一般地表含水量较低,且水分蒸发量大,因此不利于植物生长和移植栽培。改善地表含水量是干旱造林技术的重要方式,通过在地表覆盖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能够有效阻挡地表水的蒸发,并将水蒸气汇集并返还到地表。通过覆膜造林技术,植物根部会汇集大量水分,由此满足植物生长或移植栽培后的水分需求。与此同时,地表覆膜方式还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干旱地区,这种造林技术解决了幼苗生长过程中水分和温度控制的难题,因此具有十分可观的应用价值。
        2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中的问题
        2.1抗旱树种选择中的问题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古谚告诉我们,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这用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中同样适用。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质和自然环境差异大,个别地区对抗旱造林地区的自然气候调查研究不到位,或是对于树种本身的特性研究不深入,或是犯了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照搬了其他地区抗旱造林的成功经验,总之,其结果是种下的树种不适应当地环境,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了大量的树木资源后,树木的成活率依旧不高,抗旱造林的目的依旧没有达成。
        2.2抗旱造林中的技术应用问题
        抗旱造林的政策方针是简单的,其过程却是复杂的。我国现有的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已经比较先进,但是先进的技术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抗旱造林技术标准进行。但是现在的现状是,一线抗旱造林工作人员在专业技术方面有所欠缺,对于一些先进的、有效地抗旱造林技术了解不多,仍采用原始的、粗暴的植树和管理方法,先进的技术得不到推行。这种现象一旦大规模的出现在造林工程中,就会导致整个抗旱造林工程失败,造成经济和环境的损失,这是林业工程管理层面的问题,需要在管理层面入手进行解决。
        2.3水资源缺失问题
        造林的目的是抗旱,这是利用了树木成活之后的保持水土作用,但是树木在存活生长过程中同样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尤其是幼树种下之后、存活之前这一段时间。但是抗旱造林的树大多都种在自然环境恶劣,缺少水资源灌溉的地区。这就形成了以水资源为中心的矛盾,如何解决抗旱造林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是抗旱造林的关键问题。


        3抗旱造林的优化举措
        3.1增强抗旱造林实际效率
        在抗旱造林工作中,要根据除了要对树种进行精准挑选,还要确定合理的种植方式,由于每个品种的树种自身特质和生长要求有所不同,所以在种植时,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可以根据地区的差异性,确定出最适宜树种的种植方式。也可以通过改善当地的土壤环境,来为树种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另外,在种植时还要对树木的寿命和种植地域的人文环境进行考量。而在抗旱造林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经济的问题,从购树成本到运输成本等,都需要有力的经济支持。抗旱造林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很多的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综合考量。因此,在抗旱造林工作中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实时的指导,落实好每一个工作感觉,为林业工程的发展奠定基础。
        3.2创新造林模式
        想要提升抗旱造林工作的效率,那么对现有的抗旱造林技术模式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抗旱造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环境的需求,因此对造林模式进行创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造林技术,研究出适宜目前生态环境的造林模式对林业工程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3提升水资源的贮存和管理
        水资源是林业工程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推动抗旱造林工程就需要克服水资源的困难。在干旱地区,水资源是林业工程建设和发展的阻碍,需要将有限的水资源高效利用起来,以满足林业工程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当地可根据造林的实际需求建设蓄水池,并对天然雨水进行收集利用,依据林业建设需求合理规划有限的水资源,将其按量按时供给于树种,满足林业发展的用水需求,从而保证树种的成活率。
        3.4依据地理环境合理选择树种
        抗旱造林树种的选择是关键,需要依据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选择抗旱能力强、成活率高的树种,当然,还需参考林业发展的形态需求,确保林业结构的稳定性、合理性,同时,也能有效保证树种的成活率。另外,还需考虑到林业建设的病虫害问题,树种的选择方面尽可能选择抗病虫佳的树种,以提高林业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如,黄连木,其适应性较强,且耐干旱贫瘠,还能抵抗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在中性、碱性、酸性等多种土质中均能生存,是抗旱的优选树种之一。相关部门在树种的选择方面要严格依据地理环境进行,这是确保树种成活的关键。
        3.5强化抗旱造林技术管控
        抗旱造林是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不仅服务于我国的环境,也服务于我国的经济,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因此,要做好工程质量的把关,这就需要规范抗旱造林的各个环节,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第一,制定抗旱造林工作的相关制度及流程,并组织基层员工进行学习,规范员工的操作,使其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操作,从根本上解决规范造林的相关操作;第二,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抗旱造林的认知,使其意识到自身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以及抗旱造林工程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规范造林的目的,从根本上保障林业工程的质效,避免不规范操作造成的损失。
        结束语
        林业工程是一个需要考虑各个方面因素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它在实施过程中就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在解决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相关问题时,要综合考量各个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树木在当地环境下是否能够生存,还要考虑树木成林以后能否起到抗旱的目的。其中,技术因素应该首先被提及,现代科技下的抗旱造林技术,已经能够依靠技术解决大多数问题,如容器苗造林技术、覆膜造林技术、保水剂保水法等。此外,现代技术的推广学习和应用应该引起注意,这是现代抗旱造林技术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柳燕.北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20(07):129-130.
        [2]高万里,何得龙.西北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11):170+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