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法制报社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讲故事是一门技术活,故事讲得生动,传播上通常能事半功倍,这也是新闻业常用的手段。具体来说,什么样的报道需要故事支撑?讲什么样的故事?怎么讲?大有学问!
关键词:单位宣传;行业故事
引言
在公安交警系统中,要讲好两方面故事,一类是交警自己的故事,包括队伍建设、执勤执法、为民服务等,还有一类故事是交通安全教育警示类的故事,包括一些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讲好故事的关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发现身边人身边事;一个是表现,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表现。
1、发现
发现新闻,对在媒体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发现新闻是各媒体记者的立命之本,就是“饭碗”。在媒体做记者,想选题比写稿难多了。善于发现好线索、好故事,无疑可以让宣传工作锦上添花,达到更好的效果。
媒体衡量好新闻的标准是新闻价值。只有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兼备的事实,才具有报道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是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包括真实性、时效性等不变要素和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级数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社会价值则是事实(事件)被披露以后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对人的自身发展总体上有利的功用。
还有一种观点是新闻的价值在于使人民的知情权得到最充分的尊重与保障。在《什么样的新闻有价值》中也有类似的看法,能传递给读者一些“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就可以说是有价值的。换句话说,就是别人都知道的事,肯定没人看。例如2012年5月1日醉驾入刑,当时酒驾醉驾案例非常受欢迎。慢慢的大家从不知道到知道,从不了解到了解,这类案例如果再单纯讲酒驾、醉驾如何处罚,就显得有些陈旧了。但如果案例有新情况,例如司机明知故犯,认为喝啤酒不算酒驾,前一天喝酒次日开车不算酒驾,包括吃酒心巧克力、喝藿香正气水会不会被查出酒驾等,这些话题仍然有很高的关注度。
1.1、抓住重要时间节点讲故事。
比如“三八”国际妇女节,各媒体都在讲各行各业“半边天”的故事;春节期间,讲各行各业坚守岗位的故事。除了这种特定节日,还可以利用交警路上执法的特点,在各种恶劣天气来临的时候,策划一些报道活动,带着记者去一线,体验高温执勤、风吹雪救助等。
1.2、结合各种先进评选活动讲故事。
这是行业内宣传人员最得心应手的,就是我们媒体上常常需要的人物故事。这种故事发现不难,因为这些人物的头顶上都有光环,顺着光环找就没问题。关键在如何表现,这在第二部分详细讨论。
1.3、从突发事件中迅速找到新闻点讲故事。
这个需要的就是新闻敏感性,很多发生在交警系统的突发事件,包括感人的救援救助故事、查处的典型交通违法事件、有警示意义的交通事故等等。发现这些故事,对行业内的宣传人员来说并不难,难的是能否迅速判断出其中的新闻价值并及时反馈给媒体。
2016年12月22日,新疆多地交警接力护送和田患病女婴,新疆法制报社记者首先从和田地区墨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得到消息,一名新生女婴患病,之后记者在自己建立的交警群里发起求助。很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交警总队牵头,一场情暖千里天山路的生命速递开始。1431公里,近15个小时,从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到乌鲁木齐市,沿途6个公安局交警支队和16个交警大队无缝接力护送,挽回了一个新生儿脆弱的生命。
新疆多家媒体跟踪报道,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氛围,不仅在交警系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也在群众中树立了交警队伍服务为民、高效专业的形象。
2、表现。
把发现的故事用文字、镜头、视频、声音表现出来,这是讲好故事的第二部。
公安交警的形象都是舍小家顾大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以马路为办公室,以办公室为家等。那么,怎么在这些千篇一律的事迹中,找出有特点的故事呢?在采访创作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迎合受众喜好,而使新闻失真失实。我们之所以要让新闻故事化,主要是为了增加新闻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社会的关注,这些也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要达到的目的。
中宣部近几年一直倡导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从事各个单位宣传工作的人员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交警部门的宣传人员本身就是警务人员,自己讲自己同事朋友战友的故事,更应该有切身体会。但现在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搞宣传工作的人员,很少自己到一线去,更多是由一线人员自己拍摄图片传回来,宣传人员更多只做收集整理工作,这就导致很多文图信息质量不高。
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章,绝对是从基层现场一线带回来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2.1、重细节:善于用细节表现。我们大批量的稿件中都在说交警很辛苦,酷暑时,头顶烈日,汗流浃背;风雪天,冒雪执勤,与风雪抗衡等等,但缺乏细节支撑。细节从标题开始。像《用汗水书写职业忠诚》《烈日下的坚守》《舍小家顾大家》《某地交警查获一起酒驾》等,这类标题和内容,换个人名,依旧成立,宣传效果,可想而知。开头从细节引入。2018年3月初,笔者到塔里木公安局交警支队轮南大队沙漠公路65公里处执勤点采访。文章开头直接描写执勤点状况:“一个内圈断裂的铁炉子,微微透出一丝火光,两张歪歪扭扭的桌子,四张高低不同的椅子……”还有记者的现场观察:“车一停一起,便是一阵尘土飞扬……狂风卷走了‘办公棚’,桌上、椅子上、民警们的脸上和身上,无不被沙土‘占领’。” 文章从头到尾看不到一处“风大”这样的描述,而是用记者的亲身体会和细微观察来表现,这样的文字既让民警感同身受,又让受众身临其境。
2.2、设悬念。悬念宜短宜实,不能太抽象。就是要有具体的描述。例如:2016年6月,《新疆法制报》发的一篇《感谢的桃子一个没送出去》。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是一个悬念,但它没有大而化之地起这样的标题《高速路上发生了什么》《一辆货车侧翻之后》等,而是用“感谢的桃子”拿出来做标题,看了就能猜到应该是有人受到了帮助,用桃子感谢,但大家都做了好事不留名,不要报酬。很正能量,但受众又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就想往下看。
同时,悬念不宜太悬。悬念强度和内容质量成正比,要让受众能够把握。
2.3、有情怀。2018年1月,笔者采访新疆喀什塔西南交警支队牺牲民警连龙的事迹,通过见面、打电话等方式,采访了10人左右,包括他的同事、亲人,以前的战友。跟每一个人聊的时候,我都会被他们的讲述感动,常常就是电话那头和我这头一起沉默。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我已经和连龙十分熟悉了,他的形象就刻在我的脑海里。写稿的时候,我很自然地就把这些情感融入到文字中,最终写出《警魂永存撼天宇——追记喀什地区塔西南公安局民警连龙》这篇报道,被同行称赞为“有情怀”的人物通讯。
结语
“公众人物不一定有更高的新闻价值,一个普通人可能更能代表一类社会群体,不是只有精英才值得被采访”。在如今 “全媒体”社会,强调人类信息交互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等特性。身处基层一线的各行业各领域宣传员正在给媒体提供大量的信息,什么样的故事能成为受媒体和大众欢迎的爆款,这对宣传员们讲故事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故事能够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假,善恶,美丑,期待各行各业能有更多发现美的眼睛,会讲故事的人们,讲好身边故事,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