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刘菊平
[导读] 摘要:在高校中,体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广东东软学院  广东省佛山市  528225
        摘要:在高校中,体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文章通过深入剖析体育教学的功能,并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对思政内容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知,大学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应局限于身体,更应该从思想上加强教育,这同时也是推动教师进步发展的思想源泉。基于此,思政教育不仅是要在文化课堂中开展,更应该渗入体育课堂中,它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和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思政教育
        引言
        当前而言,我国教育教学一直在不断的发展,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高校也受到了来自社会以及国家的支持。一方面,从这里也显示出了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注重,另一方面,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也能够对社会、市场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他课程大部分都是文化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所设置的,又或是兴趣课程,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多面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需求而设置的。
        1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在高校体育课堂中,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体育活动,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包括许多内容,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法制和道德教育等内容。因此,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2“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必须强调全面、立体、创新,主动转变思路,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促进专业课、基础课等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在高校体育课程发展体能、提高体质的基础功能外,基于对学生品德、情绪、美育等方面的诉求,挖掘大学体育课程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体育活动参与、竞赛活动、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注重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道德、品德、纪律、理想、信念、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培养,发挥体育课程的隐性功能,充分发挥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体育课程教育的全过程之中,深入发掘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与手段,发挥体育课程的隐性育人价值。
        3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
        3.1体育课程课程性质探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具有鲜明学科特征的“技能性”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体育课程将课程目标转向身体练习与道德培养相结合,注重思政理论知识和身体训练能力的结合,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中,是新时期体育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的5个目标: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不仅反映了大学阶段体育课程的教育目的,它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依据和价值标准,明确了学校体育的德育价值,为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育体”与“育人”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指南。
        3.2在公共体育课中提升体育教师的道德素养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能够对学生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教师所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是负面的形象,那么也很容易对学生起到负面的影响。但是如果教师所呈现的是正面积极的形象,那么也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体育教育中的德育作用,有必要提升体育教师的道德素养,使体育教师能够展现出更加正面积极的形象。


        3.3探究教学
        摒弃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让其找到“主人翁”的感觉,对于枯燥无味的意识形态说教,大部分学生会非常抵触,教师应改变思维,避免教条与本本的“硬塞式”教学,以民主和平等的方式来拉近师生的距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4体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优势
        体育课程作为实践课程,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既可通过团队游戏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及团队角色教育,又可通过教学比赛培养学生对胜负的正确态度,对学生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和耐挫性进行培养,还可通过体育赛事欣赏与项目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沉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亦可通过学生身体力行的课堂参与身体练习,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结合课堂内外的教学,将社会实践作为辅助教学内容,通过赛事实践与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社会认同与国家责任感。
        3.5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意识
        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锻炼意识。加强课程建设。根据《纲要》提出的课程目标(5个基本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深化教学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分层教学模式,使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合理性,课程内容更具兼容性,课程类型更加丰富,课程评价体系更科学、更理性。把简单、实用的大学生最需要的教学内容纳入体育教学中,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转变为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锻炼意识,让大学生在运动中不断超越自我。在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锻炼意识提高的情况下,进行思政教育,可深化体育教学中思政教育的作用。
        3.6在公共体育课中提升体育教师的道德素养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能够对学生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教师所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是负面的形象,那么也很容易对学生起到负面的影响。但是如果教师所呈现的是正面积极的形象,那么也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体育教育中的德育作用,有必要提升体育教师的道德素养,使体育教师能够展现出更加正面积极的形象。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体育教育的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另一条有效的实施路线,而同时,面对当前时代背景所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压力。当代高校大学生身处互联网信息多元的时代,走在社会的最前端,被各种好的坏的信息及知识所围绕,面临着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人生命题。但是知识不等于能力,智力不等于智慧,青春不等于活力,更重要的是三观要正,要学以致用,传递正能量,为社会的发展献力。
        参考文献:
        [1]于朝阳,李思敏.高校体育课程中加强德育的探究和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148-151.
        [2]王彤.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德育价值及实现[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123-124.
        [3]李旭.美国青少年品格教育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61-64.
        [4]丁斌,王建民,谢芳.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与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3):13-14+16.
        [5]王靖涵.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7,7(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