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软学院 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在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多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操作,以室内讲授取代室外实践体验,以单一性评价取代多元化评价,是当前体育教学论课程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改革实践中,以“实践体验”为核心重构了课程内容体系,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通过重组课程教学要素、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范式和多元化评价标准,把知识的“学”与“用”相统一,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实现了实践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本科院校;体育教学论;范式;改革
引言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成为了如今教育的核心理念,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体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只有重视体育教学,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打破常规,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真正实现学生的全身心健康发展。
1体育教学论“课程思政”实践思路
体育教学论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其课程思政实践以“大思政”教育理念作为思想指导,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体现本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围绕培养具有新时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贵品格的新时代合格体育教师,将教学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显性目标,与课程理想信念教育的隐形目标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设计上,专业课教师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文化自信、社会责任、人文精神、法治意识、职业素养等德育元素和所承载的德育功能,找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二者的结合点,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安排契合学生认知特点、符合专业思政教学规律、教学要求的内容和主题;在教学实施上,在知识传授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引领,在课程教学各个环节浸润价值塑造,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守好专业课这段渠,承担起育人使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2当前体育教学论课程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内容重复,实践性不强
体育教学论是从学校体育学中不断孕育、脱胎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其实践性是它区别于一般教育学的显著特点。目前,在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中,体育教学论与学校体育学内容重复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据统计,二者的重复率接近50%。在教学实践中,如果由一名教师讲授这两门课,还可以做到统筹安排,如果由两名教师分别讲授,就存在部分内容重复讲授的问题。此外,在课程内容构建上,体育教学论还存在理论阐述篇幅过大、实践内容比例偏低、对体育教学实践指导性不强等尚待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2.2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缺乏特点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教学模式上往往大相径庭,因此体育教学模式也不能生搬硬套,拿来就用,而是应该有着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模式特点。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所培养人才的侧重点不同,高职院校更倾向于对于学生操作技能和身体素质、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比重应大大提升。体育教学应注重对于学生职业操作以及专业素养、身体素质的提升,以适应日后的工作需要。
2.3以室内讲授取代室外实践体验
在“理论优先”知识价值观的影响下,我国各院校体育教学论授课形式,常以年级为单位在室内集体授课为主。上课的学生多则上百人,少则六七十人。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掌控者,学生是现成知识成果的被动接受者。从表面上看,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体育教学的原理、方法、策略和技术等知识,实际上学生因缺少探究体验和实践反思的过程,使这些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因此,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实用性不强,学习意义不大,甚至认为可有可无。有学者指出,开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或许要比灌输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及模仿教学技艺更为重要,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真正主宰。
2.4体育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忽视
虽然说在体育教学课堂中,专业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设施及场地是一堂优质体育教学课程的必要条件,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够被忽视。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体育教育的最终成效要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出来,因此要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如今的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长此以往师生关系逐步恶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弱,得不偿失。
3体育教学论课程范式的改革与实践
3.1以“实践体验”为核心重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是教学的核心,课程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方式与教学质量。在课程内容重构中,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核心,在充分考虑内容体系内在逻辑性相对完整的基础上,删减了空泛、抽象和不实用的内容,增设了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把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最新成果也补充其中,丰富了课程内容,拓宽了知识来源渠道。重构后的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基础理论部分包括体育教学相关概念、规则与方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中国体育课程模式解读等;实践部分包括备课、看课、上课和评价等。
3.2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可以将游戏和教学完美融合,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身体,一举两得。趣味教学的内容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游戏。除此之外,趣味教学也应当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后要进行拉筋等热身活动,使同学们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进入到上课的状态,避免在后面的剧烈活动中受伤,这样就能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趣味教学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来创新教学方法,找出合适的游戏。学生在团体的趣味性活动中比赛或学习,不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进师生的关系,真正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做到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在其中,增进感情的同时获得双赢。
3.3持续思政改革,形成育人特色
每一门课程在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中,教师都会将自己认可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知识、情感的共鸣。不同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适切性的结合,呈现出不同的优势,彰显着不同学科承载着的育人内涵和育人特色。体育教学论课程要突显其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特色,需要专业课教师主动持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加强团队建设,加大与思政课教师的合作,精心研读教材,对体育教学论课程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凝练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准课程思政着力点,积累思政素材,编写思政案例,丰富专业课自身的内涵,设计好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构建具有体育教育专业育人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文道合一,让知识传授更有深度、高度,实现铸魂育人。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高职院校的体育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但相信只要及时转变观念,加大对于体育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完善评价体系,加大体育投入,引进优质的师资团队,不断创新和发展,必将以崭新的姿态来迎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屈玉霞,张曙光.高职院校专业理论课过程性评价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3:107-110.
[2]林一钢.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4):115-118.
[3]贺智裕,尚广杰.试论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与训练[J].教育现代化,2018,5(2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