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万洪强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万洪强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建筑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因此,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性是人们最关注的事情。
        山东鲁沣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建筑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因此,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性是人们最关注的事情。而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时中最主要的施工材料之一,其质量与施工技术将会直接影响建筑的最终效果。建筑企业的相关部门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施工的时候重点关注,认真对待准备预施工的整个阶段。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关键技术;具体应用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只有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才能实现预期施工目的、确保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因此,建筑企业与相关工作人员应深入了解各项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严格控制各环节施工质量,明确技术标准与相关衡量标准,积极预防与解决混凝土裂缝等质量通病,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水平。
        1混凝土结构特点
        混凝土结构是如今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结构之一,混凝土结构是将水泥、砂石和水作为主要材料,再加入其他辅助性材料制作成的一种结构,主要以混凝土为主,混凝土结构主要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几种类型。在混凝土结构浇筑过程中,要加强对温度的控制,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中,首先混凝土结构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可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和设计需求进行不同样式的塑造,以此满足建工需求。其次,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其他材料能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在制造混凝土结构过程中经过多次的振捣使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不断上升,使之较为牢固。最后,由于混凝土结构主要以砂石、水泥进行混合制造,因此具有成本的优势,同时这些材料资源丰富,不仅容易运输,而且收集也较为容易。
        2混凝土质量在建筑工程中的相关要求
        在开展建筑工程的时候,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计划与施工地点的气候和地质情况,研究混凝土的选择与使用准则,使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都能够得到满足。因此,在进行标准制定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行施工的时候,混凝土的的混合与搅拌最好使用饮用水,且水质的每一项指标,比如pH值、各种离子含量与碱含量等都要进行检查,使其在标准之内。第二,要结合具体施工特点和施工环境,选择最适合的混凝土种类。在保证使用质量的前提下,也要节约购买成本。第三,需要严格要求骨料的质量,质量比较好的砂石骨料才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混凝土,这一点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需要进行认真的检查。当以上条件都符合标准的时候,还应当考虑混合时候的比例,做好配置工作,以确保使用时的各项性能。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3.1混凝土制备技术
        (1)配比技术。在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制订环节,应以工程施工要求、相关施工规范为基准,各类搅拌原材料施工采购价格与用量为主要依据,合理制订配合比方案,既要确保所制备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质量符合工程施工要求,并将材料采购成本及混凝土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应将各类搅拌原材料的用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将拌和水用量误差控制在±1%以内、骨料用量误差控制在±2%以内、水泥与外加剂用量误差在±1%以内。此外,企业可选择组织开展小规模混凝土试生产作业,根据试验结果,不断对配合比方案进行优化调整。(2)拌和技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选择恰当的混凝土搅拌方式,常见搅拌方式分为自落式、强制式。在所制备混凝土为低流动性混凝土,如轻骨料混凝土或干硬性混凝土时,应优先采用强制式搅拌法。此外,根据气候条件,合理设定混凝土拌和作业时间。如在冬期施工中,应将混凝土拌和时间控制在3min以内。而在常规施工情况下,将混凝土拌和时间控制在2min以内即可。


        3.2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中,提前对所制备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检测,重点检查混凝土是否存在离析、泌水现象,在必要情况下,重复开展混凝土搅拌作业;将搅拌机漏斗与料斗的间隔距离控制在2m以内;将混凝土垂直浇筑高度控制在3m以内。在施工准备阶段,提前向底部填充适量的水泥砂浆,根据施工情况,合理设定混凝土填筑厚度。将混凝土浇筑高度数值作为主要依据,对混凝土坍落度及水灰比加以适当调整;提前对所安装模板、钢板支撑结构、预埋件的位置及数量进行检查,开展清理作业,并对模板缝隙进行封堵。待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展混凝土浇筑、振捣作业,严格控制浇筑速度与混凝土浇筑量;在振捣环节,保持振捣棒与模板内壁、预埋件之间的安全距离,遵循“快插慢拔”施工原则,待混凝土表面泛浆,即可完成振捣作业。开展实时观测作业,重点监测模板与支撑支架的变化情况,在出现模板偏移、倾斜等问题时,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并在必要情况下停止浇筑作业;在采用分层浇筑施工方式时,应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后一层混凝土浇筑作业,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与结构整体性,减少施工缝;同时开展梁、板混凝土浇筑作业,如梁构件高度超过1m,可选择单独进行浇筑。
        3.3振捣技术
        在混凝土振捣环节,应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选择适当的振捣技术。如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方式时,使振捣移动最大间隔距离设定为振捣半径150%左右。将振捣器与模板、预埋件之间保持50%振捣半径的安全间隔距离,禁止振捣器与模板板面及预埋件直接接触。针对轻骨料混凝土,将实际移动最大间距控制在振捣半径以内。施工人员可选择将已完成混凝土振捣部位边缘处作为一次振捣启动起点,开展混凝土表面振捣作业;根据混凝土振捣质量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作业时长。如出现超时振捣问题,将对混凝土均匀性与结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并引发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出现;在配置附着式振捣器时,施工人员应提前开展试验检测作业,合理设定振捣间距;在混凝土下沉变慢、表面无气泡时,即可完成振捣作业。
        3.4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振捣作业结束后,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作业,人为营造适当温度与湿度条件的养护环境,确保所浇筑混凝土保持预计加速度或正常速度凝结硬化,充分发挥水泥水化作用。常用混凝土养护技术分为自然养护技术与蒸汽养护技术。应用自然养护技术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组合采取浇水、喷淋洒水、带模包裹、覆盖洒水等技术措施,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及模板接缝处的潮湿性。同时,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24~48h后,可选择略微松开模板、持续开展洒水养护作业,直至混凝土达到规定龄期。应用蒸汽养护技术时,养护步骤可分为静停、升温、恒温及降温。在静停环节,将混凝土周边环境温度控制在5℃以上。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4~6h,且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升温;在升温环节,将升温速度控制在10℃/h;在恒温环节,将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在60℃左右即可。对具体温度的设定,应视构件脱模强度、周边环境条件与混凝土配合比情况而定;在降温环节,将混凝土降温速度控制在10℃/h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与建筑工程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为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合格,在目前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需要不断地改进、创新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堃.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3):190–191,193.
        [2]张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8):16–17.
        [3]严东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20,46(3):9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