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发展理念主导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路径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安小艳
[导读] 摘要:当前可持续国土空间发展面临重大挑战,面向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需求,探讨可持续城市化和国土空间优化的路径、方法和建模具有重要意义。
        昌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当前可持续国土空间发展面临重大挑战,面向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需求,探讨可持续城市化和国土空间优化的路径、方法和建模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国土空间发展没有现成路径,探索国土空间优化的中国路径成为必然选择。城市及其周边是国土空间优化的关键地域,全球城市扩张研究表明,城市扩张具有路径依赖性,以及松散化和低密度化倾向,中国可持续城市化路径应以紧凑、高密度、宜居、低碳为基本特征。耦合可持续城市化的国土空间优化路径应遵循生态优先、节约优先、集约发展、协调发展的理念,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作为信息技术支撑,国土空间优化决策支持建模应面向可持续从指标量化、目标体系、约束规则等方面重构多目标协同优化模型。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路径
        引言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可分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和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三种类型,同时,又细分为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内容。国土空间规划对国家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国土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关键性的指导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国土规划工作中,经常会由于某种原因出现规划职能混乱、规划内容重叠等问题,有必要对此展开研究,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实际作用。
        1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概述
        国土空间规划通过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以及对建设项目的管理,推动县级区域经济的发展。其具有较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能够对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总体和土地整治定位进行全局规划。一是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根据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布局和功能分区,确定县级区域的主体功能,进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建设工作。二是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和传统土地管控制度紧密联系,是当前对资源进行开发和保护的核心。采用正负面清单和准入清单,确定约束性指标,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和高效使用。三是土地整治定位规划,其在现阶段国土空间利用的基础上,对土地整治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整治,是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依据。土地整治定位规划需要在质量、生态、管理等方面进行协调,关注区域的整体建设方向。
        2特色发展理念主导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路径
        2.1大数据辅助城市规划成为趋势
        智慧城市的特征是广泛而智能地使用数字技术,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智能计算是智慧城市的技术核心,帮助城市串联各个行业,进行城市治理。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推动了智慧城市仪器化、互联和智能化的建设。大数据作为一项重要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如监控与预测空气质量、智能交通、城市规划等。面对城市快速发展的诸多问题,城市规划越来越需要大数据的支持和辅助。技术和城市的融合是城市规划和治理的必然趋势。利用智能技术辅助可持续城市建设的规划方法不断被深入探索。通过城市物联网的建设,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更多利用智能方式改变人的出行、入住行为等方面。社交网络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决策。大数据平台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基础。
        2.2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
        要彻底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就要进一步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升其系统性、综合性和协调性,做到上传下达、合理分工、互相协调、依法落实。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做好纵向衔接:(1)省政府依照中央的指示,按照相关法律制定宏观战略,为下级政府指出规划的大方向。(2)地级政府做好宏观战略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中央战略落实到规划中,同时为基层的国土规划工作做出引导。基层规划要对土地的具体用途进行控制和管理。此外,国土规划还要做好横向协调:(1)按照法律、规定明确规划的层次和结构,并建立统一的标准。(2)做好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为其他区的规划做出指引。(3)真正做到“三规合一”,牢牢坚守三条“红线”—生命线、生态线、城建线。

将这三条“红线”作为规划重心,以其为中心建立规划框架,杜绝侵占“红线”的用地行为,按照法律惩处违规分子,保护生态安全、社会安全,促进经济的集约化发展。
        2.3创新技术的应用
        “技术”是可持续城市的动力。“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智能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智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可以基于此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借鉴智慧城市的研究成果,通过智能化的城市生产、生活网络将城市的信息数据整合为“一张图”。智能化信息平台可以使更多利益群体更容易参与治理。欧美国家的可持续性城市空间规划坚持“全球思考、地方行动”(thinkglobally,actlocally)的理念。瑞典是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成功典范,其城市规划目标倾向于建设高密度、功能混合的城市,城市更注重交互合作,通过构建合作平台、组织研讨会和筹集项目资金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国家和不同主体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可持续城市需要跨越地理尺度、打破城市边界,增强城市治理的工作者和各利益群体之间的联系,发挥地方、国家和全球环境政治的作用。除了政府部门和规划师,公益组织、企业、团体等利益相关者都与规划密切相关,需要大力推进多元主体参与共治。
        2.4围绕空间优化导向,科学布设控制线
        紧扣空间优化的最终目标,通过明确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长远导向,结合区域特征,对三大控制线进行布控,以优化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管理和编制工作。各县级区域在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土地范围、建筑用地等方面存在差异,且部分县级区域的实际可利用空间有限,因此需要根据县区功能定位,在充分详尽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初期的县级空间规划编制。此外,在进行规划编制时,可以发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积极作用,对县级国土空间进行科学规划。运用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以及禁止开发的抉择,紧紧跟随国家关于国家与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要求,降低县级区域发展进程中出现生态问题的可能性。运用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农田质量和工作收益有所提高。城镇开发边界能够对县级区域扩张进行约束和规范,提高资源利用率,能有效地将增量规划演变为存量规划。
        2.5加强指标化和定量化
        现有的国土空间优化建模研究通常在模型目标、指标量化、知识规则方面还比较理想化,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技术提升的关键在于将定性描述的理念、目标、路径等进一步以定量化指标为基础,将优化理念转化为模型可表达的目标函数、优化规则和约束条件。特别是需要在可持续和城市化相关方面,发展空间化的评价指标。在城镇和乡村聚落的形态与结构方面补充紧凑度、集中性、三生空间协调等指标,在城市密度和功能方面补充人口密度、人口与经济要素的集中度、城市活力、物理空间与社会活力的匹配度、交通网络结构评价、土地利用功能混合度、公共服务可达性、开放空间可达性等指标。
        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认清现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机制,进一步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革新行政体制,才能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推动地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向亚丽,杨浩锋.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7(9):107-108+111.
        [2]杨瑾文.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J].区域治理,2019(38):208-211.
        [3]傅伯杰,刘焱序.系统认知土地资源的理论与方法[J].科学通报,2019,64(21):2172-2179.
        [4]王雷,李丛丛,应清,等.中国1990~2010年城市扩张卫星遥感制图[J].科学通报,2012(16):14-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