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解析 乔卫峰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乔卫峰
[导读] 摘要:城乡规划主要以促进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全方位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任务、促进土地合理使用为基础、促进人文和居住环境改善为主要目的,其主要包含城乡居民空间布局的主要规划。
        新疆昊辰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1100
        摘要:城乡规划主要以促进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全方位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任务、促进土地合理使用为基础、促进人文和居住环境改善为主要目的,其主要包含城乡居民空间布局的主要规划。是各级政府对城市与乡村的交通、居住、消防、绿化等方面的统筹安排,以及生活生产环境的建设,发展布局空间的一项工作,并且合理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进行城乡规划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更是体现了其具有的公共政策属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政府部门深入研究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要结合其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结合我国的总体方针及有关政策发展的优化方案,这样才能达到合理进行乡村布局的目标。
        关键词: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路径
        1导言
        在我国工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发展速度非常快,而同区域的乡村发展却相对滞后。为了兼顾公平,为了平衡区域发展,就必须积极推动农村发展。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根据当地乡村特点进行科学设置,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同时还应通过公共设施建设、教育与卫生设施优化为乡村精神文明振兴提供基础条件。
        2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补齐了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短板。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当前“三农”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是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进行城乡规划,保证人民生活安定有序、物质需要和精神文明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因此,只有让广大农村地区的所有人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其次,乡村振兴战略为全方位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还要开启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征程,因此,在当前城乡规划发展视角下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只有实现农民富、农民强,才能从整体上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最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解决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矛盾已经发生转变,在此背景下,在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城乡规划解决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3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问题分析
        3.1农业资源利用率低
        当前,除了农村劳动力不足及产业化经营的比例不高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也是比较低的。农业资源利用率低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诸如土地资源、生产资源等必要的生产要素的生产投入和产出比较低。其二,农村地区有很多潜藏的自然资源一直未得到开发。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农业资源利用率低,最终可能会导致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这对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3.2乡村治理主体参与度有待提高
        乡村治理的主体可以分为组织和人两大类,组织主要指乡政府和村委会,人主要指乡村两级干部和广大村民。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府,处于区县政府与村的中间环节,发挥沟通区县政府与村的桥梁作用,其首要任务是执行落实上级部门的行政指令,但对民情的上传作用发挥不够,对村民的自治问题也不重视;而村委会在法律上讲不属于国家权力机关,属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贯彻上级政策的同时,应该以加强村级治理为主,及时向上传达村民的社情民意,但在实践中,村委会主要以执行上级政策为主,对于村民自治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再加上村干部素质不高,普遍缺乏法制观念,没能起到组织村民参与公共管理的作用,极大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效果。从村民的角度来看,过去常常认为,只要农民的整体教育程度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会自然提高和增强。但事实上,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村民中普遍崇尚金钱至上观念,村民对政治参与越来越不感兴趣,正在逐渐失去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在目前村民自治的“四大民主”中,除了民主选举各地实施还不错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流于形式。乡村治理主体参与程度低,使得乡村治理水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需要。
        3.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欠发达,制约了产业的兴旺
        城乡规划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以体现出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服务的本质,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脚步正在加快,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凸显出了各种矛盾,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城乡规划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城乡规划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产业发展,更好地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目标,也就实现了农民富、农民强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3.4乡村地区老龄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问题突出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导致乡村地区老龄化程度高,随之产生了老年人口问题。乡村养老矛盾突出,在大多数乡村地区,由于青壮年劳动人口外出务工,老年人自我养老模式难以发展,进一步加剧老龄化矛盾。

而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要求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通过乡村规划,能够更好地处理乡村地区的老龄人口养老困难的矛盾,也能够建立起有效的自我养老模式,在促进乡村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好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4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
        4.1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乡村振兴必然伴随着乡村的改革。创新一直是我国发展的源动力。想要深化乡村改革,我们就必须完善产权制度与生产要素市场化的配置,真正激活生产主体、生产要素及市场的活力,提升农村市场化程度。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相关部门应该放开经营权,使土地成为农村、农民拥有的最为活跃、回报最为丰厚的生产资料,有效增加农民的财产收入,壮大经济规模。
        4.2创建新型城乡关系,保证城乡间的交流互通
        第一,加大扩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力度。农村的商业、文化、金融、体育、教育等多方面均囊括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这其中的市场投入与发展是整个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均等化,研究出更多方面的税收优惠及土地优惠措施,从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工作中来。扩建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不仅利于提升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第三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占比,从而达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保证农村人口的就业不难的目的,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村的宜居程度,吸引更多人口从城市移至农村。
        第二,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如今,我国的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农村整体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也相对没有受到较多的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除通信设施以外的所有基础建设方面,重点表现在垃圾回收处理、天然气设施及污水净化处理方面,这些方面的建设水平远不及城市地区,产业发展障碍也比较突出。针对此类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务必全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制定一系列整改措施,努力完善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此外,为了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筹集到更多资金保障,可以在开展工作的同时适量引入一些社会资源。
        4.3推动农业现代和新业态双向进行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想要在城乡规划视角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在扩大种植、养殖等产业规模的同时拓展相应的销售渠道,并结合当地特色转变农业生产和发展方式,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业生产和发展渠道,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除此之外,还应当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更好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生产现代化。其次,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电商、旅游等新兴业态。电商产业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能在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在乡村地区发展电商产业,能够克服乡村地区传统销售模式的不足。
        乡村地区还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结构的限制,导致这些丰富的资源没有被有效地开发利用,这表明乡村地区的发展还是有巨大空间的,一是开发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在进行城乡规划时,应当将乡村地区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整合,在开发新的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将旅游业融合在一起,通过旅游的带动,使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能够得到高效利用。二是将乡村地区的非耕地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在城乡规划视角下,规划好各类用地的具体使用方式。例如在旅游景区周围合理地开发非耕地用地建设配套标准的酒店、饭店等基础设施。
        4.4城乡空间融合,实现教育、医疗、福利保障制度的城乡一体化
        城乡空间融合要构建城镇体系与交通体系,实现城乡交通干线的合理布局,增强城乡之间在空间上的联系,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实现城市和乡村优势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空间形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乡村与中心城区同标准、协同推进;在产业功能配置方面,实现全区域城乡统筹考虑、产业链一体化推进,避免区块割裂;在旅游、教育、医疗、福利保障等软性资源协同方面,在乡村配置大量优质资源;在城乡功能方面,可通过“互联网+”实现人才返乡创业,吸引城市人才创业,发展乡村就业城市居住和乡村居住城市就业的城乡共享社会一体化模式。
        5结束语
        总之,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乡村经济发展,为农村人争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还应积极发展乡村文化、精神文明建设,要多多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新产业发展,结合乡村特色产品与电商的优势,创新规划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战略,为乡村振兴战略探讨科学路径。
        参考文献:
        [1]张敬东.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213.
        [2]张伟.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0):128.
        [3]李凌宇.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解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9(09):39-40.
        [4]游畅.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初探[J].中华建设,2018(08):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