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使用调查报告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高铁东
[导读] 摘要:作者对正宁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甘肃省正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正宁  745300
        摘要:作者对正宁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正宁;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使用;调查报告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东与陕西黄陵县以子午岭为界,南与旬邑县,西南与彬县相邻,西邻长武县以泾河为界,北与本省宁县接壤。正宁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0.1℃,年均降水量567.4mm,全年无霜期166d左右,年总日照时数2136h,农作物生长期日照1800-2000h。全县山、川、塬俱有,耕地以黑垆土为主,微碱性,土壤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垂直渗透力强。全县总土地面积197.93万亩,总耕地面积43.69万亩。干旱少雨是正宁最基本的气候特征,同时还伴有暴雨、冰雹、大风、寒潮、霜冻等多种灾害性天气。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7°56′20″--108°38′08″,北纬35°14′18″--35°36′18″之间。东西长63.5公里,南北宽40.2公里,总面积1319.5平方公里。全县共辖山河、榆林子、宫河、永和、西坡、永正、周家、湫头8镇和山嘉、五顷塬2个乡,94个行政村,6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4万人,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60万hm2。正宁县农业农村局通过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对耕地地力状况和施肥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分析评价,并针对当前的粮田施肥问题和土壤有机质状况,在充分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耕地地力培肥的措施和建议。
        一、正宁县耕地质量现状
        全县土壤共有5个土类、6个亚类、19个土属、28个土种。全县辖土壤面积131740.89 hm2,占土地面积的99.84%。正宁县耕地质量的基本特征是土壤肥力水平整体偏低,中低产田比例较大。由于长期重用地,轻养地、重化肥、轻有机肥,重产出、轻投入,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对耕地保护不够,甚至是掠夺式经营,是耕地超负荷应用,导致耕地地力退化、耕性变差,质量逐年下降。土壤肥力水平整体偏低,耕地地力基础贡献率平均为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低于发达国家近25个百分点,耕地中低产田数量大,土壤养分含量低,污染问题突出。全县耕地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18.4g/kg,全氮1.24g/kg,有效磷6.7 mg/kg,速效钾202mg/kg。
        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实施以来采集的3100个耕层土样测定平均值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测定平均值比较分析,我县土壤养分状况有较大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趋势。从检测结果看,土壤有机质18.8g/kg,平均增加0.40g/kg,增幅2.17%;全氮1.25 g/kg,平均增加0.01g/kg,增幅0.81%;有效磷15.41 mg/kg,平均增加8.71 mg/kg,增幅130%;速效钾195mg/kg,平均减少7.00mg/kg,减幅3.47%。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状况为:有效硫 22.23mg/kg、有效硼 0.71mg/kg、有效铁9.16mg/kg、有效锰8.14mg/kg、有效铜0.78mg/kg、有效锌0.71mg/kg,与《甘肃省土壤微量元素普查报告》(正宁县土壤微量元素平均值)对比,有效硼提高了 0.28mg/kg,增幅65%;有效铁提高了2.93mg/kg,增幅47%;有效锰减少了0.53mg/kg,减幅6.1%;有效铜减少了0.1mg/kg,减幅11.4%;有效锌提高了2.93mg/kg,增幅47%。
        全县土壤类型以潮土类为主,占97.6%,其他为盐土类,表层质地79.3%为轻壤,20.7%为中壤。全县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2.6g/kg;pH平均为8.1;全氮平均含量为0.96g/kg;碱解氮平均含量93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27.4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98mg/kg。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仍然偏低,耕地地力较弱。土壤养分不需要培肥改良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32.05%,需要培肥改良的土地在县域内呈斑驳状分布。基本没有成片或集中分布。其中缺乏有机质的耕地面积为11679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6.32%;缺少钾肥的耕地面积为433097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5%。耕地土壤培肥改良的主要方向为有针对性的增施有机肥和钾肥。
        依据《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09-1996),确定正宁县耕地没有七级水平的耕地,以二级地,三级地,四级地和五级地为主,各等级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接近或超过20%,四者面积之和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80.01%,一级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4.97%;六级地面积较少,占总面积的5.03%。
        二、正宁县耕地质量现状原因分析
        1.有机肥使用量偏低
        通过对全县农田的施肥状况展开调查,对施肥情况进行汇总,全县耕地平均亩施用有机肥10.16kg,其中粮田10.32kg,蔬菜地31.15kg;果园平均亩施用有机肥26.18kg。全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2.5g/kg,土壤有机质不足影响了正宁耕地地力水平、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2.农作物施肥结构不合理
        通过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化肥施用以氮磷为主,氮磷钾化肥比例是1:0.46:0.22,与世界平均水平(1:0.4:0.48)相比,氮比例相近,磷比例偏高,钾比例偏低。距理想的氮磷钾比例(1:0.4:0.5)仍有一定差距。其中,粮田氮磷钾比例为1:0.30:0.20,氮磷比例趋于合理,但钾比例差距较大,钾肥投入严重不足,其结果造成土壤有效磷大幅上升,碱解氮,全氮逐年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出现下降趋势。


        三、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分析
        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近年来在全县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相结合的试验、示范、培肥效果显著。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相比十年前,玉米亩产平均增加45.7kg,增产8.7%;小麦平均亩增产41.2kg,增产8.1%;
        2.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的土壤养分含量明显高于秸秆未还田者,并且上升幅度还随着秸秆还田年数的增加,土壤肥力状况明显改善。经测定,化学肥料配方施肥辅以一定量秸秆和有机肥,在施入的当年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中肥力和低肥力地块上分别增加5.1%和7.2%,有机质每年平均增加0.02%。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腐殖质矿化率即矿化量相应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原来12.6g/kg提高到13.8g/kg左右;
        3.有效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由于作物秸秆的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的扩散和蒸发,据测定0~20cm的土层内,秸秆还田的土层内含水量提高了14.8%~37.4%,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土壤环境污染,减少水土流失。秸秆还田能减少田间杂草节约劳力,覆盖比对照减少投入19.1%,具有增加土壤生物量、节约能源、减少投入的优点。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胶体,对改良土壤沙化,增加团粒结构有显著的作用。
        四、提升耕地质量对策与建议
        1.继续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一方面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深耕改土等技术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引导农户建立合理的耕作施肥习惯,提高农户平衡施肥、培肥地力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为农户提供免费的测土和配肥等技术服务,让农户有意识提高土壤肥力。
        2.增施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是完全肥料,它不仅能供给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的含量。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培肥地力。因此,增施有机肥是解决作物缺肥和供肥矛盾即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增施有机肥仍要坚持种、养、积、造四结合,广开肥源。增加施肥量,扩大施肥面积。
        3.种植绿肥和豆类作物
        绿肥、大豆等作物,都有较高的有机质,翻压、后腐熟较快,豆类作物的根瘤还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据测定,亩产2500kg仙草的豆科绿肥作物约含10kg氮素。相当于50kg硫酸铵的氮素含量。大种绿肥和豆科作物是投资少,见效快,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适宜正宁县种植的绿肥作物有田菁,紫穗槐等。在中低产田周边,可大力发展紫穗槐。人均3亩以上耕地的农户,可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进行粮肥轮作,即田菁—小麦—田菁—小麦,三年轮换一次。土地较多,地力较差的农户,可推行粮田间作,即玉米间田菁,一年多种多收。大豆的根系有大量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应适当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4.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省工、省钱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的重要措施。为避免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在秸秆直接还田的同时,应当适当施用一些氮素化肥。将秸秆切碎耕翻入土,并保证覆土严密,防止跑墒,同时还要注意秸秆翻压不宜过多。否则,影响分解速度,对作物生长不利。
        5.平衡施肥,合理轮作,用养结合
        要持续提高中低产耕地的基础地力,为农作物生长创造高产基础,必须将用地与养地妥善结合起来,广辟有机肥源,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提倡冬种绿肥和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同时应利用中低产耕地调查评价成果,科学指导化肥的调配,采用科学优化配方施肥,重视合理施肥的有机肥、钾肥及微肥,不断培肥地力,实现中低产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为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必须正确处理用地与养地的关系,用养结合实行合理的轮换制度。根据正宁县土壤肥力,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较高的耕地,可推行一年两种两收,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是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较低的耕地,可推行一年两种或两年三种三收。豆科作物和禾本科作物轮作,用养结合;三是土壤有机质和粮肥间作,以养地为主,提高土壤肥力。
        6.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耕地地力培肥建设
        利用现有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从抓耕地质量建设入手。为此,本着“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对耕地加大地力培肥建设,提高耕地质量,确保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用有机肥与秸秆还田提升了有机质含量从而培肥土壤体现了以粮养牧,以牧促农的作用,从而增强了农业后劲。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耕地是基础,地力是关键,技术是核心,投入是保障。只有紧紧抓住这四个关键环节,四管齐下,环环紧扣,才能不断提升耕地地力和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09-1996)
        [2]《甘肃省土壤微量元素普查报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