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52
摘要:随着生态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生态设计在各种类型的公园设计中趋于常规化,城市湿地公园更是通过生态修复进行生态设计并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本文通过研究现有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从水系统、植物及栖息地三方面探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设计的策略手段。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策略
1 相关概念研究
1.1 湿地与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两种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由于其自然条件的复杂性,湿地的边界很难界定,对于湿地的概念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狭义上,湿地是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段,重点在于强调湿地中的水文、土壤、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求三者的同时存在。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湿地公园与城市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具有一定规模大小的湿地、以自然景观和生态保护为主、在维持内部生态平衡和尽量减少人为干扰的前提下,营建能够维护动植物生存繁衍地、进行休闲旅游活动、实现科普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虽然都是以湿地保护恢复为主,以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辅,区别就在于是否己经被划入城市绿规范围内。
1.3 生态设计与生态修复
生态设计的概念为“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称为生态设计”。生态设计也称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
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原貌或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技术集成。生态修复的目标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减少生态的不可持续性,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与生态修复
2.1 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与设计
2.1.1 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
在城市湿地公园定义中提到的基本功能基础上,从生态及社会两大方面总结归纳其主要功能。生态方面:气候调节,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稳定城市生态环境;减少洪涝灾害及其他各类灾害。社会方面:提供科学研究、科普学习、游憩场所;对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2.1.2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于维持湿地生态平衡、维持湿地的各项功能、物种的栖息地、保护物种基因库、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作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中规定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其中合理利用原则中合理利用开展科研与科普活动、开展休闲与游览又与一般性质的公园有所契合,以保证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公园应承载的生态、科普、游憩、交流的功能。
2.2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设计的常规化
目前,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常见有:自然驳岸设计、湿地自然恢复、湿地自净能力的应用、循环水的使用、生物措施、雨洪调蓄、生态展示与教育等,这几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常规化的趋势。表现为生态设计在湿地公园设计中的运用普及化。
由于湿地生态系统是一类特殊的设计对象,因此在涉及湿地相关的设计中,除了常规设计原则必须遵循之外,还须遵循生态学基本原理,明确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根据湿地生态学基本原理,遵循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自我调节有限性原则、能流物流输入输出平衡原则。
2.3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设计
2.3.1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设计
本文中所关注的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设计研究,是希望能够通过设计的手段达成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效果,在最大限度保护湿地自身生态系统的同时进行公园的规划设计,或基于生态修复原则排除原有干扰和不利因素,利用特有的手段和途径去引导湿地生态系统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也打造出具备游憩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
2.3.2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设计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现阶段城市湿地公园在生态修复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普遍意识理念较弱,对公园整体功能定位缺少特殊性;前期资料不足,设计团队专业性不强;设计过程中人工设计占主导,削弱了自然本身的修复能力,设计方法缺乏科学性指导。
3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设计策略探析
3.1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设计目标与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的设计目标是通过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手段,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湿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引导、激发湿地本身的生产力,促使湿地生态系统自行演替、更新、发展;改善湿地生物的生存、栖息、繁衍和活动的空间;在最大限度保证湿地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为人提供休闲娱乐以及科普教育场所,传播湿地文化。
基于以上目标及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大原则,明确其生态修复的主要原则有:保护原则、合理利用原则、协调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3.2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设计策略
基于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设计的目标与原则,从水系统规划及植物规划两方面提出生态修复的设计策略。
3.2.1 水系统规划
水系统规划是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最重要步骤,一般来说,水体在湿地公园的面积占到50%以上。城市湿地公园通过营造诸如湖泊、河流、曲溪、深潭、瀑布、跌水等自然水体的有机组合,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湿地水景景观,又为湿地植被渔类、鸟类等各种湿地生物的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并可净化水源、蓄水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等。因此,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过程中对水体类型进行合理的布局,并利用雨洪管理设施,人工辅助自然汇水过程,实现湿地水系统的修复。
3.2.2 植物规划
湿地植物是城市湿地公园保持生态力的基础,通过种植设计的手段来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环境是建设城市湿地公园的目的之一,同时植物所发挥的生态效应也是保证湿地系统生态修复的根本。在湿地植物群落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设计上,需要遵循三点原则:一是湿地植物物种选择上应保留原有湿地范围内的优势物种,在保留地带性特征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并通过合理的乔灌草搭配,营造优美的湿地景观;二是适当引入外来物种,使整个湿地的生态环境更具整体性,也保证了湿地生态的多样性发展;三是考虑湿地植物对于湿地基底带来的净化功能。
3.2.3 栖息地营造
生物群落的健康性是评价湿地生态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水及植物规划的基础上,生物群落的栖息地营造是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要点,是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设计手段的具体表达,也是保障湿地系统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湿地动物群落栖息地营造的要点在于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湿地动物生境特点进行分析,有效地吸引湿地动物进行觅食、迁徙、安家以及繁衍的场所。
参考文献:
[1]潮洛蒙,俞孔坚.城市湿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策[J].规划师,2003,19(7):75-77.
[2]谢忠平,袁璐.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西建材,2016(7):6-7.
[3]李春晖.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27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