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23期   作者:郭红霞
[导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郭红霞
        黑龙江省逊克县第一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有利于突出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此提高综合素养和生物学习水平。
        [关键词]学习习惯;自主性;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仍存在一些旧观念,比如只关注学习成绩,课堂上搞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却忽视了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更忽视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良好的自学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健康成长、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高中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主动预习,靠己之力寻找问题答案,并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调整学习进程。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激发,从中获得成功感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其次,自主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学习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了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倡导自主学习的模式能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最终形成生物核心素养。   
    二、目前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1.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加各项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学生目前的学习模式是过分依赖老师,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例如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学生的课堂任务主要是集中听老师讲课,很少积极动脑思考,探索学习问题,只是等待老师给出标准答案;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都可以按时完成,但是如果老师没有布置作业,就不会自己主动预习、复习课本;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没有自己主动探索问题答案的意识。
        2.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是学习的关键阶段,要想牢牢掌握所学的知识,就要培养预习、听课、复习、练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老师上课之前首先要将课本的新内容预习一下,了解哪些知识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对不理解的知识预先做好标记,做到有目的地听讲;其次,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提高听课质量,因为听课质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最后,学生要将老师上课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并通过课后练习检测自己的掌握程度。
        3.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有的学生一直在努力学习,但是学习成绩总是提不上去,而一些平时不怎么努力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都还不错。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用对学习方法。想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提升成绩水平,就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当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是一味跟着老师的教学步伐,也没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4.缺乏自我评价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要加强自我评价,而目前高中生严重缺乏自我评价,平常主要依赖老师、家长以及同学对自己的评价。

针对考试来说,学生缺乏对考卷的问题分析,考卷中涉及的知识点,不清楚自己哪方面已经完全掌握,哪方面没有掌握,哪方面还需重点加强。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自己已经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形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意识,学生不会自我评价。
        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
        1.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从课前预习开始
        很多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只是走马观花地将要学的内容浏览一遍,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自主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学生刚开始时学习的自觉性很差,惰性很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预习成果交流,交流的内容是预习后已经解决的问题或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种看似自由的交流恰恰是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是自觉、主动、独立学习的收获,它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就感、自豪感,在此过程中那些有惰性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慢慢被调动起来。
        2.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以课堂为主阵地
        (1) 激发学习动机。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新奇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多种方法激起他们对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把生物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起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动机有重要作用,对调动学习积极性作用很大,只有培养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2)倡导生生参与。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放下威严,由居高临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投入学习,张扬个性与潜能。例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课中,可鼓励那些平时不敢说话、胆子小的学生亲自动手研磨叶片,亲自提取,亲自用层析液分离色素等等,我会及时表扬做的好的同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完成课本中安排的实验内容外还有所创新。把课堂还给学生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也加大,探究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
        (3)精化教师点拔。课堂学习不同于课前预习的独立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间的协作作用,对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合作交流,相信他们的能力,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讨论的形式大致分三种:同桌交换意见、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拔。当然,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不是教师完全不用参与课堂的组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不需要教师讲解,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否则课堂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学生的讨论也失去目的性,只有教师有效的组织,适时的点拔,才能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例如: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导致实验的不成功。我会引导学生亲身观察和解释,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的想办法解决我们的失败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开展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教师要先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传授给学生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每门课程都应该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生物课堂也不例外。在生物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表达遇到的学习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简单知识,为学生创造自主表达的机会。
        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绝不是个别教师在某个学科在较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能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总结,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一定会顺利养成。
        参考文献:
        [1]刘丽珍.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23).
        [2]李新.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J].文理导航,2015,(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