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仲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255200
摘要: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推进,如何针对高中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教学一直是困扰高中教师的主要问题,所以,如何在高中生物这一特殊的学科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凸显这一学科在高中阶段教育的优势目标,就成为了目前高中教育者关注的主要内容。对于高三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这一阶段的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不仅要面对高考的压力,同时也很容易会因为青春期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波动,为了实现对这一部分学生更好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师就需要科学的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水平的提升,从而推动高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生物教学
引言
生物学科是对社会中一切生物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高中作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其所包含的内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紧抓生物学科的特色,助力学生的成长。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则为生物教师展开当前生物知识的讲解提供了方向,所以,一线生物教师应当以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等内容,作为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指南,使学生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形成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质。
一、注重概念教学,形成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素养是指学生在脑海之中所形成的印象,也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占据基础地位的素养。当学生具备了生物观念后,学生才会主动地透过生物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去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生物现象。所以,在生物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对教材当中的生物概念进行明确,并采用自主挖掘、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认识效果,使得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生物概念,以便在加深印象中记忆生物概念,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例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中酶的概念有一个较好的认识,使得学生基于对酶这一概念的理解发展生命观念素养,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定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填空在教材上检索概念,完成对概念的自主认知。随后,教师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围绕本节课酶的概念、作用、特点等进行交流,促使学生在相互交谈中对本节课的概念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之后,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什么是酶呢?”“酶有什么特点呢?”等问题,让学生在回答中向教师反馈学习的成果,使得教师在为学生进行针对性讲解中,切实提高学生对酶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显而易见,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概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功能观,助力学生生命观念素养的养成。
二、利用现实案例,引出生活探究
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教学,需要教师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效率。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生物知识内容,教师在系统性的教学研究之后,决定采用生活化教学法进行相应的生物教学指导。在教师看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实例和经验,对有效的生物知识进行综合讲解,能够有效拉近学生和生物知识的距离。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能够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为高效,切实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指导时,应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知识分析,并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语言进行知识讲解,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遗传和变异》的知识时,就可采用生活化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展开相应的综合性指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相关病毒的变异信息,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和分析。
通过教师为学生分析“病毒利用人体进行自我复制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对RNA的复制有更完整的认识。正是因为遗传密码子配对存在可变性,最终导致病毒发生变异的可能性。因此,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对应的生物知识深度教学和讲解,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效率,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三、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是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探究精神是学生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生物学习中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思维训练和探索研究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持续处在思维活跃期,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一《细胞的基本结构》时,教师可以在实验操作开始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针对实验操作提出有效的假设,然后引导学生依据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自行设计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生物思维,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让学生逐渐产生探究的意识。这样的思维训练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的生物思维逻辑得到稳步提升,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四、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在生物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来引入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遗传病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小明的爸爸患有佝偻病,妈妈没有佝偻病,那么小明患病的概率有多大?”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更不能用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思维,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探索,大胆质疑。此外,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正所谓“培养个性就是培养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见解,培养他们不畏权威的独立个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个性思考、探索创新中获取知识。
五、重视课堂引导,优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感悟
相对于初中或者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更强,所以,在实际生物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教育中的“主角”归还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方式深化学生对于高中生物中蕴含的核心素养知识的感悟,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二“生物科学与健康”单元的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着眼于这一章第三节有关《人体的器官移植》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提升自身对于生命的感悟,为后续实现对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师要用心施教,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教育经验的积累,从而打造完善的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体系,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养成,让学生具备融入社会的关键素质和基本能力。所以,为了有效地落实生物教育的价值,促使学生透过生物课程获得成长的养分,教师有必要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贯穿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促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真正地实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王晓娜.核心素养概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J].品位经典,2019(06):114-116.
[2]方小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社会责任的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3]苟健朝.谈谈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五).: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566-567.
[4]常凤文.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57.
[5]瞿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一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7: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