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如何创新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23期   作者:张聪智
[导读] 学生在进入初中学习之前没有完整、系统的接触过生物知识,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是学生构建生物知识框架的基础。
        张聪智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  要:学生在进入初中学习之前没有完整、系统的接触过生物知识,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是学生构建生物知识框架的基础。生物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效果不明显。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就要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创新,不仅传授学生生物理论知识,还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措施;创新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活动中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活跃程度、教学质量,教学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双边活动,教师要通过良好互动构建气氛活跃、教学质量高的课堂。因此,为了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符合新课改要求,创新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措施势在必行,教师要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寻找有效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生物认识。
        一、我国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在此模式下学校和教师普遍注重学生的成绩。在初中生物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专注于生物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验操作对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涉及实验操作时,也是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或者教师通过言语讲解的方式进行,导致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较差、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不强、生物教学效果不明显。同时部分学校还存在着教学实验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实验活动,严重影响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前初中生物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法老套。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初中生物课上,老师仍然在使用以前的教育方法,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法简单老套,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造成初中生物教育品质止步不前。
        (二) 学校缺乏实验设施。在生物的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实验,有一些生物知识只有让学生通过做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掌握生物知识,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学校中的实验设施有限,没有为学生做实验提供良好的环境,一些实验都是老师向学生展示,或者依靠课本,时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生物课十分无聊,进而降低了初中生物教育品质。
(三) 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单一,教师片面的评价学生。对于初中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生物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在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没有注重生物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影响,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不能在生物课堂上发现兴趣点,学生一直再靠毅力坚持听课和学习生物,这样的学习态度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在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片面,单一的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
     三、我国初中生物教育教学创新措施
        (一)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参与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习惯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很难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看法,使得学生思维固化、创新思维受阻。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在教授新知识内容之前,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划定学习的重难点。让学生提前熟悉即将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并对其提前了解,这样在教师讲解的时候其就会集中注意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奠定扎实的生物知识基础,为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准备。其次,在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畅所欲言,围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展开讨论,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探索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会使得教学效果明显、教学质量提高。最后,教師可以通过布置与学习内容相关性高的生活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成正比。学生对某一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乐于学习、研究这一事物。在学习中也是如此,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显著,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得更好、学习会更积极,学习成绩也会提高,学生也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生物的理论知识都是学者们在生活中发现总结而形成的。在初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实际与生物知识相联系,基于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认识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还有助于其发掘生活中的理论知识。
        (三)引进完善的教学实验设备,提供良好教学基础。我国经济不断进步发展,在教育领域,教学设备现代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仍然存在教学资源不平衡的现象。在一些相对落后、不发达地区教学设施不完善,缺少实验设施,或者一些学校不重视实验教学,不及时更新教学实验实施,导致生物实验教学很难有效开展,这一问题急需解决。生物包含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两方面的学习,缺少实验操作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影响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注重实验操作的教学,及时提供实验操作需要的相关设备,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通过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实验设备的完备,共同作用引导学生生物学习,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初中生物的知识储备量。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全面地发展创新素质;挖掘一切积极因素,创造最佳的课堂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第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发挥其创新才能。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个学生的独创性,赞赏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赞赏每个学生对教科书和教师的质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给他们创造各种创新机会。第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随时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慢慢掌握、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间接地纠正他们不规范、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就会少走弯路,能尽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第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创新学习。
        总之,新时期的初中生物教学,要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状况采取有效的创新措施,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同时学校要定期完善实验设备,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田永亮.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J].新课程(中学),2015(9):32.
        [2]王继红.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教育[J].关爱明天,2015(8):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