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23期   作者:林树德
[导读] 信息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技能,现如今,人类处于大数据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林树德
        广东省云浮市教育局成人教育中心 ,广东省 云浮市 527300
        摘要:信息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技能,现如今,人类处于大数据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例如,疫情期间,教育部门要求“将线上教育教学从应急之举变成课改教改的常态之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持续发挥线上教育教学的作用。教学改革在 “停课不停学”期间,在线教学的确是“火了一把”,说明它遇上了“一个好时机”“一个大需求”。但是网络上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需要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免被虚假信息误导。信息技术教学要针对这一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得学生具备辨别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整体网络环境。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策略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策略
引言
        教师和学生都要结合新时期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对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充分掌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保证学生学习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基础上,给予主观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信息技术不仅具有较强的认同感,也能提高信息技术的学科质量。
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1.信息意识。在现代社会发展下,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利用,很多学生很早就开始形成了信息意识。但是,如果未给予具体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将处于感知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保证学生信息意识的增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特定的信息问题进行自主分析,找到信息的主要来源,保证引导方法更加正确。其中,可以将受众的基本特征作为条件,利用不同的沟通方式给予引导。结合各个任务的执行需求,能够在大量信息中找到具备价值的信息,也能加强对信息的有效利用。2.信息社会责任。人作为社会中的主体,不同的个体在社会中形成一个家庭。作为其中的一个因素,需要对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做出详细了解,保证给予广泛应用,以确保给社会发展带来积影响。信息技术为一项先进技术,在有效利用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要基于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给予总体的细化分析,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信息社会中增强自身责任能力。只有在这些方面给予积极培养,才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信息素养的能力表现分析
        (一)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
        信息素养是人们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信息。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软件获取信息资源,有的信息可以起到积极的影响,有的信息则属于造假谣传。学生要懂得分辨真伪才能不受虚假信息的影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可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网络信息传播知识,帮助学生正确筛选信息,提高网络信息传递的积极性。总体而言,学生的信息素养越高,网络信息识能力越强,越能保护自己,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
        (二)信息的生成与创新能力
        信息的生成与创新能力是学生信息素养的表现之一,其可以总结为学生对信息的创造能力。例如,学生将自己知道的信息传递到网络上,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才可以编写并传输信息。又如,学生想根据现有的信息重新创造信息,要对已有的信息进行解读,对其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优化排列之后形成新的信息。信息创造能力越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则越高,有利于对海量信息的重复利用。


三、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加强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的提升,发现了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信息技术态度—信息技术使用行为—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链式中介效应,揭示了个体因素和行为因素对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复杂作用。因此,在培养提升中学生信息素养过程中,应注重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信息技术态度、信息技术使用行为的相互影响作用,既要加强中学生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也要关注中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与态度的养成,并为中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形成信息素养培育的良性作用机制,建立良好的信息素养培育生态。
        (一)注重家校共育,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培育氛围
        学校作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载体,一方面应扭转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认识偏差,加强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树立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态度,促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念,正视信息技术对孩子学习的积极作用,鼓励家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孩子提供在线学习所需要的设备和环境,辅导或陪伴孩子进行在线学习,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引导孩子增强网络自制力,培养康的上网习惯。
        (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兴趣,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
        一是学校应积极组织上机模拟操作、在线论坛、信息技术竞赛等活动,为学生单独或相互协作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提供机会,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二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根据计算机使用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遇到障碍或困难时应加强鼓励,缓解学生由于操作不熟练等造成的紧张情绪,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
        (三)以辩论方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人们在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在网络信息的使用上要做到合规合法,不要做违背网络信息法规的事情,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教师要教育学生在信息利用的过程中,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与网络文明公约。
        (四)以合作探究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合作探究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为此,教师要做好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具体以导学案、微课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等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探索,并自己动手操作解决问题。以上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素养培养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唯有全面渗透信息素养,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从借助情境创设渗透信息素养、开展主题任务教学激发学生潜能、通过活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哈比巴·达吾提别克.基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路径分析[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91-292.
[2]吴斌.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56-658.
[3]庄燕菲.大数据时代下提升中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探析[J].考试周刊,2019(43):136.
[4]张学信.完善信息技术课堂结构提升初中学生信息素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05):49-50.
[5]彭常玲.基于家庭环境视角的中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