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瑞娟 丁东升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摘要:志愿服务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部分,是新时期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在推动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建设、整治社区环境、活跃基层文化、维护基层治安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普通民众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对政府与企业社会功能不足的弥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志愿者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参与过程中遇到很多阻碍。因此,探索如何有效的引导和促进志愿者参与社区事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志愿服务组织;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机制研究
前言:
社区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国家和民众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交点,研究社区治理机制是完善社会治理理论和政治参与理论的重要内容,志愿者作为社区治理机制的参与主体,在社区治理机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与积极影响。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能够更好地推进社区治理,促进社区治理的发展与成熟,提高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及参与程度。
一、志愿服务组织架构方面的问题
(一)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缺乏经费来源
志愿服务事业是公益慈善事业,是典型的非营利性事业。资金不稳定严重阻碍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很多城市社区在成立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初期都设有固定的专项活动经费,但随着时间推进服务经费越来越少,每次活动前都需要向相关政府部门申请,程序繁琐限制了服务项目的开发和执行。社区志愿服务经费短缺,一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二是服务组织自身筹集资金的能力不足[1]。
(二)社区志愿服务各自为政,资源浪费
由于志愿者组织是公益组织,志愿服务属于公益事业,没有强制性,很多志愿者往往会同时加入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对社区提供志愿服务时,服务的内容也基本大同小异,经常会出现要么扎堆服务,要么没安排活动。志愿服务组织缺乏集中统一的领导,这样就构成了志愿服务人员和内容经常出现重叠现象,造成了人员和服务内容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不正当的竞争。
(三)社区志愿组织管理水平不高
社区作为一个基层自治组织,凡是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事情都要落脚到社区。社区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和支持,政府考核社区往往实行一票否决制,而这又直接关系到社区经费的获得。通常来说社区的主要领导就是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的主要管理人,为向社区居民负责,这些领导往往更加重视社区日常性事务,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对志愿服务的管理中。
(四)志愿者方面的问题
1、社区志愿者年龄结构不合理
很多地区社区志愿者中老年人比例将近三分之一。老年人作为志愿者有时间充裕和参与积极性较高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专业技能不够、志愿服务力不从心、身体情况限制的问题。
2、社区志愿服务专业人才缺乏
志愿服务专业人才缺乏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专业组织管理人才不足。很多城市社区中的志愿服务组织,配用退休人员管理组织。这样的组织方式中,组织者具有时间充裕、社会经验丰富的特点,但也存在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专业性、针对性、长远发展性的问题。
3、对社区志愿者的培训不够
很多志愿组织对于志愿者专业化培训的重视不足,认为志愿精神方面的培训并不重要,忽略了对于志愿者关于社区文化、志愿精神、志愿服务流程等方面的培训。实际上,对于志愿者的培训,不仅要重视操作行为上的技能培训,更重要的是涉及精神文化的培养。
4、社区志愿者服务缺乏激励机制
志愿者作为经济人,本性还是需要得到激励才能使得志愿服务成为长效行为。
但是受到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现实的制约,社区志愿者得到的激励往往极为有限。
二、提升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对策
(一)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1.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的志愿服务,特别是社区志愿者服务,缺乏全国统一的立法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受到诸多限制:志愿服务主客体的权利义务等法律关系尚不够明确,志愿者权益保护难以落实;服务经费得不到保障,经费来源不稳定、严重不足。只有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并加以实行,这些问题才有可能得到真正解决[3]。
2.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一般认为,创造工作条件、确定任务、挑选志愿者、上岗前的培训、对活动进行监督、承认和肯定、吸取经验教训,是普遍适用的志愿者管理模式。志愿服务的规范化管理为提升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一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志愿者的管理,即挑选、注册、监督、激励等,因为他们是志愿服务的主体。
(二)提升志愿者的能力
志愿服务是由志愿者提供的,参与社区治理的归根到底还是志愿者,提升志愿者的自身能力,才是加强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关键。
1.提升居民对志愿服务的认识
加大志愿服务精神宣传力度,提高其宣传深度,弱化其功利化思想。引导媒体避免形式化、政绩化的宣传,加强对于志愿服务的本质内涵、文化内涵的宣传,增强志愿服务精神的感召力。
(1)引导居民正确认识志愿服务
志愿者在社区中,应该树立社区志愿服务是每个居民应该做的事情,是关系到自身美好生活的事业,促进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减少以志愿服务为某种功利化目的的宣传,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文化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居民需求开展。引导居民从身边事做起,如社区助老、爱心帮困、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生活帮手等[5]。
(2)增加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途径
很多居民在访谈中提出,他们也想为社区做贡献,苦于参加的途径不清晰。因此,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组织应该在社区的公告栏、公示区等专门场所,及时公示社区志愿服务的相关信息;应该畅通志愿者招募渠道,让更多的居民可以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来,通过社区志愿这个平台参与社区治理,加强社区网络化治理的建设。同时社区可以通过购买志愿服务等途径,让专业的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过程中来,切实达到双赢的效果。
结语:
社区志愿服务是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社区公平正义的必要补充,对于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维持社会安定有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志愿者参与,则是完善社区治理的一个新的研究角度。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分析社区资源、社区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社区志愿服务发展计划;通过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科学管理社区志愿者,不断总结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经验,不断完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社区紧紧抓住社区居民的手,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切实实现通过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从而实现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提升基层民主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唐艺璇. “社工+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长效机制研究[D]. 安徽大学, 2018.
[2]陈红丽, 管园园, 丁晓彤, etal. 社会志愿团体参与养老照护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9(5):325-328.
[3]周军, 黄藤. 合作治理体系中志愿者及其行动的组织与吸纳[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6).
[4]王莉. 无"微"不至服务社区r——搭建校社微信平台,组织职校志愿者活动[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2):242-243.
[5]刘洋. 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路径探析[J]. 智富时代, 2018(7):93-93.
此文是辽宁省社科基金立项课题《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共建共享共治社区治理结构的创新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19BSH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