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彬
深圳市新华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在这个关键时期加强体育锻炼,但是由于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在体育的技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对于跑步的基本认知也是不尽相同的,如何帮助初中生提高跑步速度是体育老师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跑步分为起跑阶段、跑步阶段和冲刺阶段,而起跑阶段的加速跑速度是整个跑步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旨在研究学生在初中阶段,充分结合自身成长发展特点,提升起跑后加速跑速度,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运动兴趣。
关键词:起跑 加速跑 速度 提升 有效方法
无论是什么事情,有了好的开始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体育运动也是如此,具体到跑步这一运动而言,起跑后的速度是十分关键的,影响学生起跑后加速跑的速度的因素有很多,有外在因素也存在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跑道环境、跑步鞋等,内在因素包括有心理承受力、调节能力、对枪声的灵敏度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学生的起跑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关注学生的心路历程,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起跑之后跑步的技巧、方法,针对于每一位学生不同的身体特点制定具体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起跑后加速跑的速度,争取取得一个优异成绩。
一、提升起跑后加速跑速度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在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就身体素质而言,大多数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容易受到长辈的溺爱,不好好进行锻炼,抵抗力、免疫力下降,而学校不同于在家中,学校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在学校课程中安排有体育课程,不仅有理论方法方面的指导,还有课外实践活动课;同时在文化课之余组织进行课间操跑步,体操队列比赛、学生运动会等,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有了好的身体才能够更加有精力投入学习当中,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因此,初中学生掌握一门运动技能相当必要。如短跑的运动技能,短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能力,起跑后的加速跑是短跑的动作技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起跑后即进入加速跑阶段,其任务是在最短的距离内尽快发挥速度 ,不断地加大步长和步频 ,顺利转入途中跑的过渡阶段。从理论知识的角度分析,目前对起跑后加速跑的理论知识有了全面的概述,但从初中学生所学习的现状,反映出对理论学习缺乏思想上重视,没能静下心认真学习和理解此短跑阶段的内容使用方法不当就有可能会受伤,如何更好的保护学生避免出现受伤的情况,需要进行科学方法指导,尤其是在学生起跑阶段冲劲比较强,更加需要对学生起跑后加速跑速度如何分配进行系统理论方面的指导,组织进行学习、并进行实际的短跑活动。
从技术理念层面来说,掌握起跑后加速跑的动作技术,可以提高初中学生的短跑成绩。起跑后加速跑速度的取得主要靠后蹬 ,应缩短典型的加速跑的距离 ,尽快过渡到摆动式跑法继续加速 ,使整个加速跑阶段比较轻松 ,途中跑衔接自然。两脚着地点的轨道则开始沿着两条相距不宽的直线跑进 ,逐渐合拢到沿一直成两侧跑型。加速跑结束 ,应顺惯性“自然跑进”1~ 2步 ,以消除紧张 ,顺惯性自然跑进时 ,不应降低跑速 ,而是为途中跑进一步发挥速度和高速跑进创造良好条件试论起跑后的加速跑的身体前倾角度是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后逐渐接近途中跑的姿势。
在学生心理层面,学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波动较大,在跑步之前容易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如果在跑步之前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对跑步非常有把握,能够在起跑后加速跑速度有大幅度的提升,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跑步成绩。
二、影响起跑后加速跑速度的因素
2.1初中生对起跑后加速跑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思想上不重视。
目前在起跑后加速跑有全面的理论性概述,但从初中生中调查和问卷中发现,学生对短跑项目有多少个部分、起跑后加速跑有什么动作技术要求等问题都不能回答出来,说明在学生学习中存在两方面的原因:1.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时,不重视理论学习;2.教师在组织理论学习时,同学生基本掌握了,但不注重课后复习与巩固。充分说明学生思想上不主动不重视。
2.2起跑姿势
在起跑的时候,采取恰当起跑姿势能够有利于提升速度。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多种类型的起跑姿势,例如,半蹲式起跑、蹲踞式起跑,直立式起跑等,使同学们感受不同的起跑姿势对速度的不同影响。直立式起跑姿势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直接站在跑道起点,口令一下,学生开跑,这种起跑姿势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站立着更加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且力量不容易汇集,就会直接导致起跑后加速跑速度缓慢;半蹲式起跑姿势相比较于直立式的起跑姿势能够积聚一定的力量,在起跑后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蹲踞式起跑姿势能够使身体十分迅速的脱离静止状态,而且容易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跑步中去,以使学生起跑后加速跑速度达到最佳状态。不同的起跑姿势会影响到起跑后加速跑速度。
2.3穿着要舒适
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例如跑步这一运动时,穿的衣服要尽量舒适、宽松,避免在跑步时影响速度的发挥,鞋子必须是专业的跑鞋,码数要正确,而且穿着的时候要感觉舒服,在平时跑步的时候可以探索适合自己的鞋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拥有了最合适的装备才能够在起跑之后速度不受影响;还有一项重要的装备是起跑器,起跑器是帮助学生在起跑的时候对双脚能够有一个大小相等的向前的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起跑后加速跑的速度。
2.4更新教学观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
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自身的身体情况制定科学训练方案,做任何的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计划性的为学生安排训练计划,然后关于起跑之前的起跑动作、姿势需要进行指导,一旦不正确的起跑动作养成就会很难调整,行之有效的科学训练方案有利于起跑后加速跑速度的提升。
2.4学生反应能力
学生的反应能力是在起跑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不论是人为的口令还是枪声鸣响,在发出口令之后,学生必须对该口令有足够的灵敏度,能够及时做出反应,起跑后速度加快;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沉着冷静的对待事物很关键,适度的紧张是允许的,但是过度的紧张会使人出现出汗、颤抖的症状,非常不利于起跑后的速度,心理素质好,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正常发挥平时所练习的内容,一定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帮助学生超常发挥,起跑后加速跑速度获得提升。
三、提升学生起跑后加速跑速度的有效方法
3.1借助多媒体,理论学习信息化,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多媒体学习平台已在学校课堂教学普及,学生也更能运用多媒体平台进行学习,更加适应此类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可以顺势而上,将理论学习通过多媒体信息平台吸引学生进行学习,如动作要领和动作技术的学习,利用视频、音像和图解等互动手段,激发学生的理念学习的主动能动性。
3.2选择适合的起跑姿势
大量数据表明,蹲踞式的起跑姿势能够对起跑速度有一个助推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准备中收集关于蹲踞式起跑的相关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料,在课堂中通过播放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视频中是关于蹲踞式起跑的整体连贯性动作和分解动作,同时,老师针对视频的重点内容加以解说,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蹲踞式起跑姿势相关规范动作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组织学生对视频内容展开讨论,可以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感到不清楚的地方,老师为学生解答疑惑;另外,组织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训练,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中,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将不规范的动作记录下来,之后统一强调动作要领;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将规范的动作熟记于心,成为一种内化于心的动作能够有效提高起跑后速度。
3.3进行反应能力训练
反应能力在起跑时是十分重要的,人体的反应性质包括主动反应、被动反应和应激反应,在跑步中,主要是主动反应和被动反应,主动反应能够使人的神经处于亢奋状态,快速作出动作反应,而被动反应是在接收到外界信号带来的刺激后,感觉神经才会处于兴奋状态。在起跑训练中,必须加强提高学生反应能力训练,例如,在训练中,可突然发出一些信号指令,可以是哨声、枪声等,让学生做一些快速移动、立定跳远、向上跳的动作,同时以秒表计时,反复进行练习,同时,进行集中精力方面的练习,例如,长时间盯着某一个物体,头顶放书等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精力,精力集中能够对信号做出快速的反应。
3.4加强力量训练
提升起跑后速度以及顺利完成整个跑步,学生的身体素质是硬性条件。必须加强学生关于力量、耐力训练,不仅需要进行有氧训练、还有无氧练习,上肢和下肢的针对性练习,跑步对双腿力量要求较高,双腿蹬地有力,起跑速度才会快,同时加强上肢和下肢的协调性;力量与速度是成正比,学生力量越大,加速度随之增大,之后人起跑后速度会提升。
3.5规范起跑后加速跑的动作技术,纠正错误动作:
(1)高重心跑:造成这个错误动作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田径训练理论和教学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理论研究滞后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运用科技成果,更新技术观念及自身的业务学习方面都不能适应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在教学和训练中仍沿用传统陈旧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如小步跑、高抬腿和后蹬跑等,这些练习都是要求尽量踮起脚掌来做,其评定技术好坏的标准是看跑时重心的高低,其中主要看踝关节着地时的高度。(2)过早直立身体:造成这个错误动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起跑动作过渡到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衔接不娴熟,起跑后加速跑的距离一般在起点到25米之间,学生在听到开跑指令后,往往先直立身体,再蹬腿摆臂跑出起跑线。这个错误的动作在大部分初中生中体现出来,为此需要解决各动作技术之间衔接,提高初中生短跑的技术水平。(3)在加速跑的开始阶段,躯干的前倾角度过大,屈髋、屈膝情况严重,后蹬不够充分,影响加速跑效果。
3:5心理干预
一般而言,在跑步之前心理会产生波动,会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在跑步之前,教师需要做学生心理工作,切忌给学生压力,平常心对待即可,心态良好可以使学生将平时积累训练的成果正常发挥,在平时训练中,告诉学生认真对待,给他们创设一些困难,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为避免学生在日常活动时遭受意外,学校及相关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体育活动,学生往往不是特别重视体育锻炼,尤其是跑步运动,但是每一项运动都有其方法,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短跑也不例外,为了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使学生能够在竞技运动中获得好的成绩。本文立足于初中学生体育的加速跑教学,提出了有效的初中体育加速跑提速提升的方法探究,包括鼓励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到我们学生的个体共性、个体特性与个体差异,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和动作技术的指导等;与此同时引导学生放松心理;在日常训练中丰富练习方式,帮助我们的同学营造良好的加速跑动作技术的强化氛围,利用学生们热爱的运动的项目,将其与短跑锻炼加速跑相结合。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初中体育教师正确的实施中体育加速跑提升速度的方法探究,帮助学生们强健体魄。要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体能,提升学生起跑后加速跑速度。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 起跑后加速跑的教学法[J]. 田径, 2014, (7):56-57.
[2] 梁西军. 起跑后加速跑的教学法略谈[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10):68-68.
[3] 丛林,朱静华. 浅谈短跑蹲踞式起跑的教学[J].田径, 2012, (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