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辉
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466000
摘要:小学是学生开发思维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打牢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迅速解决数学问题,也能帮助他们的思维成熟,更有利于他们的长期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文章分析了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发思维;开发措施
前言
思维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判断,而数学是一门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思维的学科。所以,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数学知识具有抽象、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足以支撑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开发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综合能力,以及开发思维能力。
一、结合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思维深度
目前,教师在课堂中普遍会借助多媒体教学,而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学习,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规划。数学中涉及到,各种数的认识、图形的变化、方程的应用及规律的探索等,这些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乏味和抽象的。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插入有声有色的视频或动画,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数学的奥秘。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节《面的旋转》中,教师在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时,通过一些软件功能,形成“运动成面、很多小风筝在空中连成线、转门”的动画效果,学生从这些动画效果中,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用慢动画演示“面旋转成体”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并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类似几何图形的问题具象化,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空间思维。
教师会在单节课程,或者学期课程结束时,进行课堂总结,但由于板书的空间有限,教师写板书时,会浪费很多时间,学生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点,构建由小到大的数学思维导图,并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将其演示出来。教师在展示过程中进行分模块讲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以便学生将学过的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二、提问式互动教学,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传统模式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基本都是教师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硬性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导致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听课状态,师生共同推动教学进度【1】。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儿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辨认方向》中,学生通过辨认方向,进一步发展空间概念。教师先用问题引入:“上学期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那生活中,同学们知道怎么辨认方向吗?”。学生会积极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北斗星的方向是北!”。教师:“那有同学知道在地图上怎么标识方向吗?”。学生:“箭头指向上,有北字,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师:“同学们很聪明哦!”,接着,教师引领学生一起看课本上的学校平面图,并请同学介绍:学校周围有哪些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折正方形纸,并且在折痕上标出八个箭头,在完成方向板的制作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室的实际方向,把方向板正确摆在课桌上。学生会在教师每次提问时,集中精神,主动去学习辨别方向。
三、创设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思维实践
当数学课进行到一半时,学生经常会注意力不集中,思考缓慢,学习效率低,导致课堂气氛消极。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思维重新活跃起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围绕着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当学生听到自己熟悉的事物时,他们会觉得这些数学问题具有了真实感,从而愿意去思考这些问题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节《这月我当家》中,教师要求学生提前向家长了解自己家的家庭月支出情况。后,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情境,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的家里是谁当家啊?家里一个月的支出情况都了解了吗?请简单介绍一下。”学生开始分享自己家里的情况:“我家是妈妈当家,妈妈给我买玩具!”“我家是爸爸!”几分钟后,教师再次引导:“假设是学生们自己当家,你们打算如何支配家里的支出?”当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教师给同学们出示一份数据残缺的支出情况统计表,假设这是学生当家时的支出,要求学生用学过的方程找回数据,并算出自己的支出占家庭支出的百分比。在这个真实生活情境中,学生会动手实践,并且认真思考,进而体会到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便利。
又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时,学生要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述出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动物园参观,并且给学生出示学校到动物园的路线图,让学生规划出共有几条路可以走。学生在规划路线时,需要避免重复和遗漏。
四、组织数学竞赛游戏,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
竞赛在数学中是比较常见的,从这些比赛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数学知识上的认可,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地参考这种比赛模式,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激发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的敏捷度。由于学生心性活泼,所以,教师在设置竞赛模式时,需要注意比赛内容的合理化和趣味性【2】。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八章第二节《摸球游戏》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概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摸球游戏,以抽奖活动为背景,箱子里共有10个球,摸到白球有奖,摸到黑球没有奖,小组每个成员有三次摸球机会,每次摸出一个球,由组长记录摸出球的颜色,由班长将球放回箱子内,摇晃几次打乱顺序,教师监督学生活动的进度,最后看谁抽到大奖。在摸球游戏中,教师将摸球设置成抽奖,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投入到游戏中,并且认真计算每一次摸到颜色球的概率。
又如,在学生学完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算数竞赛,教师在黑板出题,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在黑板上完成。计算题目中涵盖了加减法四则运算、加法的结合律、乘法的分配率。在题量多,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又是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学生就会高效地运转大脑,快速且正确地去做这些题目。教师如果阶段性地组织类似竞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度。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需要努力解决的一项教学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创设情境、竞赛游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开发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黄淑春.小学数学教学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0(07):47-48.
【2】王国霞.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6(03):162.